虞世基
【注释】: 陇云:即“陇山之云”。陇山,在今甘肃东部。 不散:指云雾缭绕、弥漫。 黄河:指黄河。 咽:指水流受阻,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 复流:又流动了。 关山:指函谷关和华山。 道里:路程。 几重:多重。 愁:指忧愁。 赏析: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过函谷关时所见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意境雄浑壮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受
【译文】 皇帝巡游到光武帝曾巡游的河洛一带,征召吉祥的吉日正是上天的先天。 在泽国上空飞翔皇帝的御驾,泛船到水府去游览。 七萃萦绕着长薄,三翼横亘通川。 早起大早天开始,求衣服在早晨以前。 澄清的湖水浮上初升的阳光,远林卷起昨夜的烟云。 晨霞稍含景色,落月慢慢缺了弦。 回塘响着歌唱的声音,极浦望着旌旗飘动。 方陪觐东后,登封禅肃然。 【注释】 巡游:出外巡视。 奉和:应皇帝的诏命而写的诗叫和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岑参(715-770),字嘉诚,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因自言“家本陇西有天井者”(见《送前司勋王应麟归汉中序》),世称“岑嘉诚”。他从小苦读,二十岁就能写诗,并得到宰相张九龄的赏识。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他首次出塞,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掌书记,在军中往来于龟兹、疏勒等城,作边塞诗六卷,名《碛砂记》。后两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副元帅浑瑊行军司马等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奉和望海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第一联: 诗句:清跸临溟涨,巨海望滔滔。 译文:皇帝的车马声在海边回荡,巨大的海水波涛汹涌。 注释:溟(míng)涨:指海水上涨。清跸(jù):皇帝出行时的清静之驾。 赏析:此联描绘了皇帝驾临海边,目睹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展现了皇帝的威严与大自然的宏伟气势。 第二联: 诗句:十洲云雾远,三山波浪高。
《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 【注释】 ①隔河图:用“隔河”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昆明池的水与银河的相隔之远。 ②清汉:指银河。 ③象昭回:以银河作比喻。 ④支机:即撑船。鲸石:指昆明湖中的小岛。 ⑤拂镜:洗镜子。池灰:指水面上漂浮的云彩。 ⑥海槎:传说中海上的木筏。 ⑦双蛾:指云彩,因云形似蛾。 ⑧逢秋遂不开:意谓秋天来了云彩不散开。 【赏析】 昆明湖在北京市西面,是北京最大的一个人工湖泊,面积约3
蜀门郁遐阻,燕碣远参差。 蜀地门户阻隔遥远,燕国的石碑参差不齐。 独标千丈峻,共起百重危。 独自高耸千丈的峻岭,共同屹立着百层陡峭的山崖。 镜峰含月魄,盖岭逼云枝。 如镜子般峰巅映照着月亮的倒影,山岭如同笼罩在云雾之中。 徒然抱贞介,填海竟谁知。 徒然怀抱着高尚的志节,却不知道最终会如何填海造陆。 注释: 1. 蜀门郁遐阻:蜀门,指蜀地的门关;郁,阻塞;遐阻,遥远阻碍。 2. 燕碣远参差
【注释】晚:傍晚。向日晚:傍晚时分。向,通“向”的古音。低:低飞。未得栖:不得栖息。当为归林远,恒长侵夜啼:应当归去山林,总是在夜里叫个不停。恒长:总是。 【赏析】这是一首写乌鸦归巢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乌鸦归巢的观察和体会,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联想,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深沉
【注释】 敛策:束马。掩涕:掩面而哭。东南气:指东南的气候、物产。西北云:指西北边的云。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初到江边,思念家乡的诗。开头两句“敛策暂回首,掩涕望江滨”,交代了诗人初到江边时的心情和举动;“敛策”,是说收起缰绳,准备骑马。诗人刚到这里,心情很不平静,他暂时勒住马匹,回头眺望着江边,禁不住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二句写出了作者初到新地时的复杂感情,既表达了他初到异乡的惆怅之情
汴水早发应令诗 夏山朝万国,轩庭会百神。 成功畴与让,盛德今为邻。 区于属平一,庶类仰陶钧。 銮跸临河济,裘冕肃柴禋。 启行分七萃,备物象三辰。 祈祈亘原隰,济济咸缙绅。 阳谷升朝景,青丘发早春。 兖衣敷帝则,分器叙彝伦。 临淄成诵美,河间雅乐陈。 薰风穆已被,茂实久愈新。 这首诗以赞美皇帝的德行和功绩为主题,通过描绘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智慧。 诗人以“夏山朝万国”开篇
【注释】 秋日赠王中舍诗:秋天的时候,我送给你的诗歌。 雀书图久灭,龙文鼎遂轻:指晋代左思《娇女诗》中的“雀罗何合求,不能高自举”。 凌云馀构尽,蒙汜曲池倾:形容人已老,官位已尽,家道中落,生活穷困潦倒。 徘徊殊未极,惆怅空云缨:徘徊不定,没有归宿,惆怅之情,像飘荡的云缨一样无依无靠。 伊川忽会面,留连展言宴:忽然相遇,留连忘返,畅谈宴饮。 东西一背飞,翻然成异县:比喻世事变化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