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涓
这首诗以游赤松为主题,描写了桃花流水、洞口仙凡、春风人世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桃花流水出红尘”一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桃花盛开于流水之中,如同红色的花瓣飘落于碧绿的水面上,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这里的“红尘”,通常指的是繁华的世界,而这里则是指人间的纷扰与喧嚣。诗人通过这句诗,将桃花与流水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洞口仙凡隔几邻”一句
寄王可宗 石鼎烹茶风绕林,小亭面水足清吟。 只今酒禁严如许,谁信香醪更可斟。 注释:在石鼎中烹煮茶叶,风绕着树林轻轻吹拂,小亭子面对着水面,可以尽情地吟诗作画。如今酒类饮品受到严格的限制,谁能相信我会相信香醇的米酒更加值得品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世界。诗人用“石鼎烹茶风绕林”这一画面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清晨睡起觉衣单,亭馆东风怕倚栏。 - 关键词:清晨、睡起、衣单 - 注释:描述诗人清晨醒来时,发现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感受到冷意。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清晨醒来时的孤独和无奈,通过“衣单”二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无助。 第二句:一夜好春吹作恨,梨花寂寞雨鸠寒。 - 关键词:一夜、好春、吹作恨、梨花、寂寞、雨鸠、寒 - 注释:描述了一夜春风吹过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小桥流水护柴荆,门外青山适性情。 - “小桥流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面,小桥连接着两岸,流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柴荆”指的是用柴草和荆条编织而成的篱笆,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这里的“护”字,暗示了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能够保护和滋养心灵。 - “门外青山适性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青山环绕,绿意盎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诗句注释: 1. “高人归隐久投簪”:此句描述的是一个人因追求高远的目标而长期隐居,最终选择了离开仕途,放下了世俗的名利。 2. “日转花阴睡正酣”:描绘了一个人在春日午后,慵懒地躺在花下,仿佛沉浸在甜美的梦境之中,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安逸。 3. “阶下斑衣森玉立”: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将人物比作玉树临风,形象地展现了他的风采和气质。 4. “诗来犹说爱宜男”:此句表明尽管诗人远离尘世喧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逐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选项,明确本题是综合考查诗歌的手法与内容,注意从标题、结构(起承转合)、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对比等)和语言风格(含蓄、直露等)几方面分析概括。 本诗首句中的“暖”字点明时序,说明春天来了
注释:半亩大小的村园,靠近水边。我新建造了一间小书斋。窗前不种花柳,只对青山,景色自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首句“半亩村园接水涯”,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第二句“诛茅新搆小书斋”,则展现了作者的雅致生活情趣。第三句“窗前不用栽花柳,只对青山景自佳”,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窗前不必栽种花柳,而是应该欣赏窗外的青山美景。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
【注释】 游赤松:游历赤松山。枕石听流梦未安:睡在石头上,听着流水的声音,梦见还未安稳。碧云萝薜古祠寒:绿树和白云,萝藤和薜草覆盖的古庙显得寒冷。夜深鸾鹤群仙过:深夜时,一群鸾鸟和仙鹤飞过。人在青松月下看:在苍翠的松树下,望着明亮的月光。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游赤松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枕石”点出地点;次句写听到流水声,梦见尚未安稳,写出诗人在山上的幽寂之境;后两句写深夜时分的仙境
【注释】: 栖栖(qi xi):鸟鸣声,这里指诗人在深秋时孤独的神态。裋褐(shù hè):粗布衣。扃(jīng):门闩。飒飒(sà sà):风声凄厉貌。洞庭:湖名。着霜:沾上露水。赤:指枫叶。悬户:挂在门户上。一丝青:指露水。云昏塞北鸿书断:塞北,指今内蒙古一带。鸿雁传书,秋天因西风而起,所以叫“断”。水落湖头战血腥:湖水干枯了,岸边有战场的痕迹,血水染红了湖水。 新硎(xíng xiān)
【注释】 山斋:山中书屋。雪夜,即冬日的夜晚。王叔野:名庭珪,北宋人,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等职。他为人耿直,为政清廉。 一琴:一把古琴或一张琴。 溪头:指山涧边。 【赏析】 《山斋雪夜寄王叔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西元一一零四年)作者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团练副使时。诗中描写诗人与友人相知相惜之深,以及朋友来访之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月满中天雪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