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昶
诗句释义: 刊除浮习语丁宁,洙泗馀风刮地清。 孔李通家争几许,当时独未作门生。 译文: 清除浮夸的习气,心中话语清晰坚定,洙泗余风扫尽尘埃,使大地一片清明。孔、李两家世代交好,争论不休,但当时我并未拜他们为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学者追求真理,反对虚浮之风的画面。汪炎昶通过简洁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态度和对古人的尊重。诗中的“刊除浮习语丁宁”表明作者决心消除学术上的错误
梅子 又是江南烟雨时,黄梅正解蹙人眉。 平生谩说和羹事,一骑红尘属荔枝。 注释 梅子:梅子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水果,也是端午节的应节食品。 又是江南烟雨时:又是江南地区的雨季,这里的“江南”特指中国江苏省的南部地区,也就是历史上的“吴地”。 黄梅正解蹙人眉:黄梅正是江南雨季的时候,天气湿热,人们常常感到闷热难受,眉头紧锁。 平生谩说和羹事:平生,这里指一个人的一生。和羹,古代的一种调味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过往岁避地之所屋燬人迁”,是写诗人当年所居之地已被毁坏,人们已经迁移,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依旧苍苔小径斜,当时从此入山家”,是说那曾经走过的小路依然斜斜地通向山上,而自己也曾在那里住过,写出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心疑谬误还疑是,雨湿棠梨一树花”。意思是
注释:春寒 漠漠阴云布满整个大地,每年都害怕经过禁止烟火的时候。 清晨之风幸好没有力量,柳树之外轻轻摇曳着酒旗。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满地垂云”的春寒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第二句以“怯过”点明诗人对烟禁的畏惧,写出了烟禁对诗人的影响。后两句写风微无力,柳外酒旗微微摇曳,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苦。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清丽
【注释】 落落:高峻的样子。雄名:威名显赫的名声。青珉:青色的玉,这里指刻石上的文字。定:必然。□□:形容气势雄伟。兰亭:东晋王羲之等四十一位文人集会作诗的地方。 赏析: 首句写三洪遗墨石刻,其字如苍松矗立,威名显赫。二句则写此石刻的来历和特点。“地下”句说,地下可能埋有宝剑,“人间”句说人们喜欢它犹如喜爱王羲之兰亭集序。 这首诗赞美了三洪遗墨石刻的书法艺术
【注释】 空谷:山谷。紫霞:紫色的云霞,形容山间薄雾弥漫,色彩斑斓。幽人家:隐居的人家。洞门:山间的洞口,这里指山洞。苍藓(shàn):青苔。簌簌(sù):象声词,形容落叶、枯草等随风摇曳的声音。残花:凋落的花。 【赏析】 首句写诗人寻访友人不遇,在深山中只见到空谷中缭绕的紫色轻烟,以及那幽静的人家。次句写诗人来到这幽静的地方后,发现只有一片苍绿的苔藓和一条被风摇动的枯藤
【注释】 东林:即东寺,在苏州。笋蕨:嫩竹叶。西林:即西寺,亦称西林院,在杭州。鹁姑(pǔ gū):即鹁鸪(bō gū),俗称布谷鸟,鸣声类似布谷声。饭过:饭菜已冷。翁:对人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访友不遇,归途受阻,遂作此诗。首联写访友未遇,而所遇之友却以山珍野味相待。二联叙及友人之居地,又写天气骤变,欲作雨而不得。全诗构思巧妙,语言自然
注释: 睡醒之后,花影覆盖着大地,鸟儿的鸣声显得闲适。睡醒以后,柴门口隔绝了往来。我心意已定,忽然想到自己好像在千年之前,想要寻找过去的记忆却已经迷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梦回往事的诗。首句写诗人从梦中醒来,只见花影满地、鸟声悠扬。第二句写诗人从梦中醒来,推开柴门,只见往昔的门径不见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后的迷茫与怅然若失的感觉
【注释】: 奉和江冲陶隐居二十韵 其二十:指《奉和江淹<杂诗>二十首》之一,是谢灵运对江淹的和诗。陶隐居即陶渊明。 【赏析】: “截断浙东云,朝昏变奇状”。意思是说:我截断了浙东的云彩,朝朝暮暮,变化出奇特的形态。这两句诗,以“截断”来写“云彩”,以“朝昏”来写云彩的变化,生动地刻画了云彩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征。“朝昏”二字,既点出了时间,又表现了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云彩时的心情。这里
晦庵先生遗墨 其三 等待任命的诗章,如雕琢玉石般洁白无瑕;郎中挥笔,如排云布阵一般气势磅礴。 唯独在精妙绝伦的地方,留下深深的遗憾;涧边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上面还覆盖着几朵野花。 注释:待制(děi zhì):指翰林院编修官。玉雪:比喻诗文辞藻华丽。郎中:指中书省的属员。妙迹:优美的作品或事物。嵯峨:高耸的样子。黛花:指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