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成
译文: 八月份,稍微有些干旱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及时的雨。 天边乌云密布,山尖的太阳还明晃晃地照耀着。 狂风摇动着竹叶,斜雨击打窗户发出声音。 洗刷了大地的热气,表达了秋天农民的忧愁。 又听见邻边的敌寇有警讯传来,急忙传檄文报告征召兵马。 注释: 八月稍告旱时雨沛然 —— "八月"指农历八月,"稍告旱"指天气稍微干燥。 天际云初密,山尖日尚明 —— "天际"指的是天空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本原楼 【注释】 谷口躬耕日,秋风穫稻粱。 谷口:地名,在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南。躬耕:亲自耕作。秋:秋季。穫(huò):收获。稻粱:泛指稻米和粗粮。 地腴登岁事,天角兆丰祥。 地腴:土地肥沃。登岁事:庆祝丰收。天角:天空中突出的部分,这里比喻上天的恩惠。兆:预示。丰祥:《尚书·洪范》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丰祥即指“考终命”,意为寿命长久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本原楼 舍外环麻圃,千畦翠玉林。 补纫红女意,种树逸民心。 夜绩分邻火,寒机杂晓砧。 年年荣雨露,衣被及人深。 译文: 舍外环绕着麻圃,一片绿色的田地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 补纫的红色女子们心怀感激之情,她们精心种植的树木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夜晚的时候,姑娘们在邻家分享火光;寒冬时节,她们在清晨的寒风中敲打着木砧。 每年春天,她们都能收获到雨露般的恩泽
《本原楼》是南宋诗人吴宜夫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三华”为题,描绘了本原楼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译文: 石润通山气,甘泉一脉流。 雾浮丹穴暖,冰浸玉壶秋。 远达朝宗志,深怀泽物忧。 濯缨无限意,风雨满沧洲。 注释: 1. 石润通山气:石润指石头的湿润,通山气指山中的灵气。 2. 甘泉一派流:甘泉指清甜的泉水,一派流指泉水流动的样子。 3. 雾浮丹穴暖:丹穴指丹炉,这里借指火山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本原楼 川上桃花坞,春风十里程。 遥遥青嶂合,隐隐白云生。 草阁遮难觅,芝田润可耕。 从龙当作雨,肤寸起天行。 注释:在川上(指山边)的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春游的胜地(桃花坞)。春天,桃花盛开,满园芬芳,正是十里桃花路(十里程)。远远看去,青翠的山峰会合在一起,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白云飘浮在天空。草屋被青翠的草遮挡着,难以找到(草阁遮难觅)。灵芝生长在大地上
本原楼,位于溪上,是诗人在春雨过后,沙边水落的新景中留下的诗句。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1. “溪上收残雨”:描述的是雨后的溪流景象,雨水逐渐停歇,溪水清澈,水面上还留有雨滴的痕迹。 2. “沙边水落新”:表达了水从沙边退去,露出了新的河床,水流变得更加清澈。 3. “扫苔留坐石”:诗人坐在石头上,扫去覆盖的苔藓,享受宁静的时刻。 4. “投饵得游鳞”:可能是诗人在水中捕鱼的场景
【注释】 ①“十日得一雨”:形容天旱时,十天里才下一次雨。也指下起雨来很少。 ②“今晨初入秋”:早晨刚入秋天。 ③“荐饥期一稔”:在灾害发生后,庄稼得到救济,可以收成。 ④“嘉遁乐三休”:表示隐居生活的快乐。 ⑤“绿茁晚菘圃”:指种的蔬菜已经长得又大又青了。 ⑥“黄收先稑畴”:说庄稼已经成熟了,收割的第一批稻谷是黄色的。 ⑦“太平耕凿好”:国家安定,农民可以耕作播种。 ⑧“群盗勿相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从题材与主题、构思与创意、立意与寓意、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然后读懂所给的作品,抓住其语言特点,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赏析诗句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本题要求“赏析”,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明确诗歌的主题,然后从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赏析。
【注释】: 1. 沧波:即沧海。 2. 长万竿:形容竹子长得很高,有上万根。 3. 晴琴:晴天时弹奏的琴声。 4. 夏簟:夏天用的竹席或竹席子。 5. 渭亩:泛指田野、田地。 6. 河菑:泛指水灾、火灾等灾害。 7. 千户:形容田宅很多。 8. 颂百官:歌颂百官。 9. 雪霜看:经得起风霜考验。 【赏析】: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本原楼》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抒发诗人情感的七言绝句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本原楼 晓起凭虚槛,苍凉羽翰轻。 五云开日观,三岛接霞城。 雨歇连山净,尘销止水平。 试循嘉种看,新绿自欣荣。 注释: 1. 三华:指三台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附近。吴宜甫:可能是诗的作者或诗人。桃溪:可能是诗中描述的一个地点,如江边的小溪。 2. 本原楼:可能是指三台山上的一座楼阁。 3. 晓起:早晨起来。 4. 苍凉羽翰轻:形容清晨的天空清朗,鸟儿飞翔的样子轻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