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以及诗词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楼阁依山外,高居白日长”,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的住所,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位于群山环绕之中,与世隔绝,所以是“高居”。而“倚”字又表明了诗人对于隐居之地的喜爱之情。 “树阴浮石润,云影入江凉”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本原楼》 注释: 1. 凿地通泉入:在地面上凿开一个洞穴,让泉水流入其中。 2. 冰轮隐半规:月亮像冰轮一样隐藏在天空的另一半中。 3. 水涵光澹澹:水面上反射的光很淡。 4. 云度影迟迟:云彩穿过影子时显得有些慢。 5. 坐引流杯称:坐下来品饮流动的酒杯。 6. 书添洗砚宜:写字时适合用磨墨石。 7. 蛟龙得风雨,终去跃天池:形容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后会有所成就
【解析】 (1)“借屋依乔木”:借住在高高的树上。 (2)“乘凉惬病身”:在树的荫下乘凉,身体感到舒服。惬,满足。 (3)“日回山有影,风远竹无尘”:太阳落山时,影子投在山间,风吹过时,连竹叶都不曾扬起。 (4)“除地平施榻,攀条侧挂巾”:在地上铺上席子,把床架搭在树枝上。 (5)“应携庞老宅,真作鹿门人”:我想带上庞家老人的住宅,真要成为鹿门先生的门徒了。 【译文】 借宿在高大的树木之下
注释: 1. 故人:指老朋友。耕隐处:在山中隐居的地方。 2. 一壑:山谷,比喻隐居之所。余闲:多余的闲暇。 3. 绕舍流春水:环绕着房屋流淌着春天的溪水。 4. 当门出晓山:从门内流出清晨的山峰。 5. 课童:教儿童读书。课童归雨外:雨后孩子们回家。 6. 留客住云间:让客人住在云雾缭绕的地方。 7. 尚恐违温凊:担心违反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温凊:温暖的衣物和清凉的食品,泛指父母的爱抚和关怀。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南田的生活琐事,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春雨南田书事 瓜圃通邻巷,柴门接野蹊。 卖薪归早市,行饷汲寒溪。 野鹭山前落,林莺雨外啼。 客来浑不答,孤绝正幽栖。 注释: - 瓜圃通邻巷:瓜圃(即菜园)靠近邻居的小巷。 - 柴门接野蹊:用柴门代替门户,连接着野外的小径。 - 卖薪归早市:买回木柴,回到早市(市场)。 - 行饷汲寒溪
注释: - 春雨南田书事:春天的细雨,落在稻田的书卷上。 - 草径交塍畔:在田野的小路上,草和地边的沟渠交错在一起。 - 花村曲水隈:花村的弯曲小溪边。 - 夜灯邻屋语:晚上,邻居家点亮了灯火。 - 晨弩猎人猜:早上,猎人用弓箭射箭。 - 石阁云低树:石头阁楼上,云雾低垂到树梢。 - 溪添雨没苔:雨水增加了山中草木的颜色和绿意。 - 已无机事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事了。 - 终日面崔嵬
【注释】 1. 春雨:春天的雨水。 2. 南田:指江南的田地,泛指农田。 3. 书事:记录或记叙的事情。 4.【流水三椽舍】:形容简陋的住所。 5.【桑阴五亩田】:指屋后种有桑树的田地。 6.【分野碓】:在农村里用石臼舂粮食的地方。 7.【茶熟候山泉】:等山上的泉水烧开了再煮茶叶。 8.【石榻看云坐】:坐在岩石上观云景。 9.【溪窗听雨眠】:在溪流旁小窗户下听着雨声入睡。 10.【桃花川上路】
铅山早行 早起辞林馆,邻鸡已再嗥。 月弦当户直,斗柄插山高。 细湿侵藜杖,轻寒袭布袍。 前趋东日上,五色动云涛。 注释: 1. 铅山早行:指作者在早晨离开铅山县的行程。 2. 早起辞林馆:表示作者一大早就离开了林馆(可能是指一个学习或工作的场所)。 3. 邻鸡已再嗥:表示时间不早了,邻居的鸡已经开始叫了。 4. 月弦当户直:月亮的弯弓形部分正好对着窗户。 5. 斗柄插山高
春日山行杂兴 注释: 城郭心何补,烟霞迹未疏。 抱琴多胜地,得酒即吾庐。 夜候丹砂火,春寻石室书。 夤缘到幽绝,高士亦巢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的山行生活,以及他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一句"城郭心何补"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他认为城市的生活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第二句"烟霞迹未疏"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接近自然的心情。接下来的三句分别描述了他在不同地方的生活体验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出郭晴光远,临高逸兴赊。”这两句写山行所见,意在表达自己的闲适之情。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气候;次句写所感。 “路经栖鹤地,山入种桃家。”这两句写所游之处。“路经”指经过,路过之意;“栖鹤地”即栖息着仙鹤的地方,这里暗含隐士的居处;“种桃家”指种桃花人家。 “石顶寻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