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依山外,高居白日长。
树阴浮石润,云影入江凉。
宴坐涵千古,遐观纳八荒。
此时天籁寂,虚白自生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以及诗词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楼阁依山外,高居白日长”,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的住所,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位于群山环绕之中,与世隔绝,所以是“高居”。而“倚”字又表明了诗人对于隐居之地的喜爱之情。
“树阴浮石润,云影入江凉”,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楼中观景。“树阴浮石润”写出了树阴倒映在水石上,使得水石显得格外的湿润。“云影入江凉”则写出了云彩映照在江面上,使得江面看起来清凉。
“宴坐涵千古,遐观纳八荒”,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楼上观景。“宴坐涵千古”说明诗人在这里宴饮,同时也可以联想到他对于历史的关注。“遐观纳八荒”则说明他在楼上可以远观四方,可以看到八方。
“此时天籁寂,虚白自生光”,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的心境。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情也变得宁静下来,他感到自己内心中的空虚之处得到了填补,因此感到十分愉悦。
【答案】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本原楼
楼阁依山外,高居白日长。
树阴浮石润,云影入江凉。
宴坐涵千古,遐观纳八荒。
此时天籁寂,虚白自生光。
译文:
楼阁依傍着山外,高耸直插云端。
绿树掩映着石头,使石头更加润泽。
云影映照着江水,使江水更加清凉。
宴坐可以包容千古史实,眺望可以容纳八荒景象。
此刻四周静悄悄,心中空虚之处得到充实。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是一首登楼抒怀之作。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的住所,后四句写诗人在楼上观景时的心境。全诗写得清丽婉转,富有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