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深
注释: 短短的篱笆,矮矮的门,溪头鸥鸟成群。 酒边诗篇,空有千首,世上战火纷飞,纠纷不休。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的诗。 “短短疏篱矮矮门”,写诗人居住的环境。篱笆短小简陋,门儿矮小狭小,是诗人所居之地的特点。“溪头鸥鸟动成群”则点明时间是在溪边,而且是早晨。这里诗人用“鸥鸟”来比喻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鸥鸟”在这里不是真的指鸥鸟,而是借喻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性强,结合诗句内容,根据设题的指向来确定分析的角度:内容上的赏析,可以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表达上的赏析,可以从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本题是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和意境。 (1)“忆君日日共吟哦”,“忆君”指思念李易之;“吟哦”指吟诗,这里指作赋。“三载怀人可奈何”,意思是三年来怀念你,真是无可奈何
【注释】 吊:吊唁。叶监城:人名。敬常:人名。许且瞻:人名。 “庄周梦”:《庄子》中有《齐物论》一篇,其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后以“庄周梦蝶”喻世事虚幻。 “墨子丝”:《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墨家创始人墨子与鲁班的对话,鲁班问墨子:“有木文梓匠之工,削而为杗,镂而为楹,削而为椽,则于宫室中非乎?”墨子答曰:“否。我非为宫室,为我栋宇。”后以此比喻世道险恶。 “青山瘗寒玉”
注释:杏树枝头挂着红彤彤的果实,夕阳余辉映照在江面。春天已经过去,王孙还没有回来,满川烟雨让人思念不已。 赏析:此诗描写了春末景色,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首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杏树枝上挂满了红色的果实,阳光洒落其中,显得格外鲜艳。次句则通过“东风”一词,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惋惜。第三句以“王孙”自喻,表达了自己渴望归乡的心情
垂杞 花陨西风蜀锦香,珊瑚蜜贯翠丝长。 茂陵秋冷牂牁梦,肯信馀芳落海乡。 注释: - 垂杞:一种植物,也指这种植物的汁液。 - 花陨西风:花朵在秋风中凋谢。 - 蜀锦香:用蜀地出产的锦绣制成的衣物散发出的香气。 - 珊瑚蜜贯:像珊瑚一样色彩斑斓,像蜜糖一样粘稠的丝绸。 - 翠丝长:翠绿色的长丝织物。 - 茂陵秋冷:茂陵在秋天的时候寒冷。 - 牂牁梦: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郡名
注释:柳枝随风摇曳,松林间细雨纷纷,满溪的柳树和松木都沾满了雨珠。春光在风雨中匆匆逝去,只剩下二分的残春了。门外泥土上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迹,长江黄河之上却无人烟。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首句“柳风松雨满溪漘”,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柳枝随风摇曳,松林间细雨纷纷的美景;次句“风雨催残二分春”,则表达了春天在风雨中匆匆离去的情景
注释:溪南溪北燕交飞,指溪南、溪北两地的燕子相互交飞。 溪上人家客未归,指溪上人家的主人还没有回来。 翠壁夜间山鸟叫,指在翠绿的山壁上夜间传来了山鸟的叫声。 金炉烬冷水沉微,指烧完的香炉里残留着水,水渐渐变冷后,烟也渐渐消散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小诗。首句描写燕子交飞的景致,次句写人家主人尚未归来,第三句写山间鸟儿夜啼,第四句写残灯渐灭的情景
这首诗是杜甫为好友周养心所作的送别之作。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江南六月蚕重熟,此日扬舲兴倍赊。 1. 江南六月:指的是中国江南地区,通常在六月份正是桑蚕成熟的时候。这里用“六月”来形容时间的紧迫性或重要性。 2. 蚕重熟:表示桑蚕已经成熟,即将收获。 3. 此日扬舲:这里的“扬舲”是指扬起船帆,准备出发。 4. 兴倍赊:形容心情更加急切。 5.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五云楼》。 我们来看第一句:“紫霞几”。这里的“紫霞”指的是天空被晚霞映照的美丽景色。而“几”字则表示了这种美丽景色的数量或程度,可能是诗人在感叹这种美景的数量之多,或者是在表达自己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女娲炼石补青天,文矿无端落海壖。”这里的“炼石”指的是用神石修补天空的行为,而“文矿”则是指那些被风吹落的彩色石头
注释: 雨洗枇杷奈翠何,白云如海写通波。 小桥分路春烟里,定有人家住涧阿。 译文: 雨水洗净枇杷叶,翠绿的叶子还能奈什么呢?如同白色的云朵铺成一片大海,仿佛连着天空。 小桥横跨在春天的烟雾中,肯定有人的家就住在山涧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前两句“雨洗枇杷奈翠何,白云如海写通波”,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雨水洗净了枇杷叶上的翠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