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九日范制府眉山邀游龙淙洞》是宋朝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的结构: - 第一句:草色青青夜未霜,天涯不信是重阳。 - 第二句:拟将杯酒浇枫叶,况有箫声绕石梁。 - 第三句:涧曲自应红雨润,洞虚时见白云藏。 - 第四句:秋风鸿雁无消息,何处登高望故乡。 注释和赏析如下: 第一句 注释:青青的草地在夜色中还泛着微光,说明夜晚还未下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他在龙泉寺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九日过龙泉寺 【译文】:在重阳节这天,我来到了龙泉寺。 【赏析】:诗题表明这是一首重阳节时游览龙泉寺的诗歌。"九日"是指重阳节,也就是菊花节,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饮菊花酒有避灾祈福的意义。"过"表示经过或访问之意。 百岁几今日,循溪来上方。 【译文】:转眼间已是百岁的老人,我沿着溪流走向上方的山。 【赏析】
【注释】: 1. 越水吴船:指江南一带的江河湖泊。 2. 空蒙:指云气迷漫,天色昏暗。 3. 重阳节:中国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之习。 4. 客况行愁:形容旅途中的心情忧郁,愁绪满怀。 5. 橹背:即船上的桨。 6. 秋山翠霭:指秋日山色与云雾交织在一起,景色如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期间,从江浙一带乘船前往南屏的途中所见的景物和心情。首句“越水吴船去不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目为《九日寄吉侯弟禹州》。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萧萧木叶下庭陬,黯黯秋阴我欲愁。 - 解释: 萧萧的树叶飘落于庭院角落中,阴沉的秋日氛围让人感到忧郁。 - 赏析: 诗中“萧萧”形容秋风的声音,“庭陬”指的是庭院的角落。诗人通过对落叶的描述和秋天阴郁的气氛,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忧愁情绪。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2
【注释】九日江上逢:在重阳节这一天在江上遇见。储玉琴:指古代著名的女诗人储光羲。昔:过去。器:比喻为武器。剑潭:指剑池,是纪念春秋时吴国的铸剑大师干将、莫邪的故事发生的处所,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乐善庵:即乐善亭,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有“剑池”。求酒不得:意思是说没有买到酒。黯然而散:形容心情沮丧,无可奈何的样子。十年:十年后。悲前事:悲伤以前的事情。因作此诗:于是写了这首诗。城东双树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几逢令节重徘徊”: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节日里反复徘徊的情景。这里的“令节”指的是九九重阳节,而“徘徊”描绘了诗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无法外出登高赏菊,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2. “病里闲情只绿苔”: 由于疾病,诗人只能在室内,只能看到绿色植物上的青苔。这里的“闲情”指的是因病在家的无聊情绪,而“绿苔”代表了生机勃勃但与世隔绝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自然的亲近。
这首诗是作者对九日登高的感怀之作。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摇落频惊节候催,况无霁色可衔杯。 “摇落”指的是草木凋零,秋天的景色。这里诗人感叹秋天的来临让一切都显得那么快,连节气的变化都在催促着。再加上没有晴朗的天空,使得原本想饮酒庆祝的心情更加沉重。 2. 忧时只有愁霖唱,对景何心九日台。 “忧时”指的是为国家的事情忧虑。而这里的“愁霖”可能指的是连绵不断的秋雨。作者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 白衣:指催租的差役。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重阳节的七言绝句。重阳是农历九月九日,为一年中的第二个秋日,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赏菊等风俗。此诗以“重阳”作题,写诗人在重阳佳节饮酒赏菊时,见到一位催租的差役,担心惊扰了邻居,而误认他为官府的差吏,故作此诗。 首句“有酒赏重阳”,“有酒”二字既点明时节,又写出诗人在重阳节饮酒赏菊的愉快心情;“赏重阳”,点明题目
诗句原文: 亭上游人笑语欢,又逢佳节倚栏杆。 芦花旧雨曾相识,烟水今秋倍觉寒。 注释解释: - 亭上游人:在陶然亭的游乐人群中。 - 笑语欢:人们面带微笑,交谈中充满欢乐的气氛。 - 又逢佳节:又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九日重阳节。 - 倚栏杆:手扶着亭子旁边的栏杆。 - 芦花旧雨:过去曾在陶然亭观赏过芦花的老朋友。 - 曾相识:过去曾经认识。 - 烟水今秋:秋天的水面雾气缭绕,景色更加凄凉。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偕:与。 叶松潭广文、陈性初:诗人的好友。 茂才:指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即举人。 土地公:指土地神。 即事:即景生情。 其四:第四首。 戊午: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为重阳节(九月九日)前一日。 【赏析】 《九日偕叶松潭广文、陈性初 茂才土地公坑登高即事》是明代文学家高启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时诗人任江阴县学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