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频惊节候催,况无霁色可衔杯。
忧时只有愁霖唱,对景何心九日台。
雁向霜前难听远,花从开后未归来。
田家禾黍今何似,莫上高城极目哀。
这首诗是作者对九日登高的感怀之作。下面是逐句解释:
摇落频惊节候催,况无霁色可衔杯。
“摇落”指的是草木凋零,秋天的景色。这里诗人感叹秋天的来临让一切都显得那么快,连节气的变化都在催促着。再加上没有晴朗的天空,使得原本想饮酒庆祝的心情更加沉重。忧时只有愁霖唱,对景何心九日台。
“忧时”指的是为国家的事情忧虑。而这里的“愁霖”可能指的是连绵不断的秋雨。作者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听雨声来表达自己的忧愁。对于风景中的“九日台”,诗人并没有心情去欣赏或者留恋,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无力改变国家的现状。雁向霜前难听远,花从开后未归来。
“雁向霜前”意味着大雁已经接近了秋天,而秋天的天气寒冷,大雁飞得更远也更困难。这里诗人通过大雁的处境反衬自己的无奈。而“花从开后未归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失落之情,因为花朵一旦开放就预示着凋谢,所以诗人感到惋惜。田家禾黍今何似,莫上高城极目哀。
“田家禾黍”指的是农民的庄稼,这里的“禾黍”泛指农作物。诗人询问现在的情况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可能是在担忧国家的粮食问题。诗人不愿意登上高高的城墙,因为他不希望看到那些令人悲伤的景象。这里的“哀”字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秋天的一次深刻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担忧。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摇落”、“霜前”、“愁霖”、“田家禾黍”、“九日台”,这些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杜甫那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