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翰
注释: 1. 古塞下曲 -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战争的诗,"下曲"通常意味着诗歌的开头部分是副歌。 2.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 - “进军飞狐北”表明军队正在向北方进发,飞狐是古代对北方的一个称呼。这句话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性和敌人的穷途末路。 - “穷寇势将变”则表达了敌军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变化。 3. 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 太阳落山,沙尘弥漫,战场上的景象显得朦胧而紧张
译文 行吏到西华,乃观三峰壮。 削成元气中,杰出天河上。 如有飞动色,不知青冥状。 巨灵安在哉,厥迹犹可望。 方此顾行旅,末由饬仙装。 葱茏记星坛,明灭数云嶂。 良友垂真契,宿心所微尚。 敢投归山吟,霞径一相访。 注释 1. 行吏:行走的官吏。 2. 西华:古代地名,位于华山以西。 3. 三峰壮:形容华山的三座山峰雄伟壮观。 4. 元气中:指华山的山体如同天地间的元气凝聚而成。 5.
【注释】: 骢马——骏马,指郑员外。 拂——掠过。 绣裳——指郑员外的官袍。 按兵辽水阳——驻军辽河之阳。 西分雁门骑——指驻守雁门关的骑兵。 北逐楼烦王——指驻守楼烦地区的骑兵。 相邀百战场——互相邀请作战。 风沙暗天起——风沙弥漫,天昏地暗。 虏骑森已行——虏骑已经行动了。 儒服——穿着儒者的服装。 揖——作揖。 雄谋——英明的谋略。 金门——汉宫中的门名。 朱绂——古代官员的印信。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奉义朝中国,殊恩及远臣。” - 注释:遵从皇帝的旨意,归向中原。得到皇帝特别的恩典和关怀。 - 赏析:表达了金卿归乡的心情和感激之情。 2. “乡心遥渡海,客路再经春。” - 注释:家乡的心绪遥远地飘过了海洋,旅途中又经过了春天。 - 赏析:形象地描绘了金卿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在外漂泊的艰辛。 3. “落日谁同望,孤舟独可亲。” - 注释:太阳落下时有谁与我共同仰望
注释: 柳陌听早莺:在柳树小路上倾听清晨的莺鸟鸣声。 忽来枝上啭,还似谷中声:忽然从柳树上传来了莺鸟的鸣叫,这声音与山谷中的鸟鸣相似。 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突然让香闺里变得寂静无声,却更让人伤心,因为这声音是来自远方的客人。 间关难辨处,断续若频惊:在细微而断断续续的叫声中,难以分辨出它的音调,好像它被频繁地惊动。 玉勒留将久,青楼梦不成:我久久地驻足倾听,直到马儿的玉饰勒口发出声响
【注释】 伊阙:地名,今河南洛阳东。集贤学士:官名,掌修史、撰文,备皇帝顾问。史少府:史官之长,掌管文书。敕放归江东觐省:皇帝下令释放他回故乡江东觐见父母。 【赏析】 写朋友被释放后,要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诗中以钟张侣比友人,用“材高”赞美其才学出众,用“吴越珍”赞其人如瑰宝。诗人还描绘友人的归程,从帝都到乡间,从清洛到白蘋,一路风物,一路风光,一路人情。末句“当及未央春”,既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
山月松筱下,月明山景鲜。 聊为高秋酌,复此清夜弦。 晤语方获志,栖心亦弥年。 尚言兴未逸,更理逍遥篇。
舣棹乘早潮,潮来如风雨。 樟台忽已隐,界峰莫及睹。 崩腾心为失,浩荡目无主。 豗㦎浪始闻,漾漾入鱼浦。 云景共澄霁,江山相吞吐。 伟哉造化工,此事从终古。 流沫诚足诫,商歌调易苦。 颇因忠信全,客心犹栩栩
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 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 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 川路日浩荡,惄焉心如捣。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 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扶苏秦帝子,举代称其贤。 百万犹在握,可争天下权。 束身就一剑,壮志皆弃捐。 塞下有遗迹,千龄人共传。 疏芜尽荒草,寂历空寒烟。 到此尽垂泪,非我独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