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琏
【注释】: 1. 俯仰随时笑不堪:俯仰,指上下左右看。俯仰之间,随时而笑,表示随遇而安的心境。2. 乞闲高卧水村南:乞闲,请求退隐。3. 古今之道揆无二:揆,比量、衡量,比喻观察、分析事物的准则和标准。4. 天地与人参作三:参作三,把“人”字放在中间,表示人的地位高于天地。5. 几卷诗书闲自味:几,少,形容数量很少。6. 一肩风月倩谁担:倩,请。7. 交游知己如公少:公,指作者自己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联:“直北衣冠透直南,各将缨足濯湘潭。” - 直北衣冠透直南:直北指的是北方,衣冠通常指代士人或官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北方的士人或官员纷纷南下,来到南方的湘潭。 - 各将缨足濯湘潭:缨足濯是指洗去身上的尘埃,这里的“缨”是古代的一种头饰,象征着地位高的人。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士人或官员来到湘潭后,都开始清洗自己,去除身上的一切污秽。 第二联
《村居偶作回文》 乡村细雨夜冥冥,侍婢歌传酒半瓶。 长线柳拖春淡淡,好音莺唤晓清清。 商行远岭浮烟散,客过闲庭睡犬惊。 良友几时同发兴,湘江小艇一蓑轻。 注释: 1. 乡村细雨夜冥冥:乡村在细雨中,夜晚显得朦胧而宁静。 2. 侍婢歌传酒半瓶:侍女唱歌传酒,酒已喝到一半。 3. 长线柳拖春淡淡:长长的柳条垂挂着春天的气息。 4. 好音莺唤晓清清:美妙的声音像小鸟一样唤醒了清晨。 5.
张同府菊会再和 一官同弃卧江南,风爽清窗月浸潭。 酷爱陶潜深逸兴,生憎王衍弄虚谈。 书云胜怠方臻吉,易说无疑始盍簪。 勿谓老闲无自勉,不容心思日参三。 注释: 张同府:指张九龄与同僚的聚会。 一官:这里指的是自己。 卧江南:指退居江南的生活状态,表示隐居的意思。 风爽清窗月浸潭:形容夜晚的景色美丽宜人,月光洒满了池塘。 酷爱陶潜深逸兴:酷爱陶渊明的超然物外的情怀。 生憎王衍弄虚谈
罗浮山高入天南,风满岩峦月满潭。 藜杖洞中时纵步,草庵云顶日高谈。 书添新见闲应读,花霭奇芬老亦簪。 记得名人一佳句,乾坤添我便成三。 注释: 1. 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以风景优美而闻名。 2. 风满岩峦月满潭:形容山间云雾缭绕,月光洒在水面上的情景。 3. 藜杖:指用藜草编成的拐杖,古代隐士常用的行走工具。 4. 洞中时纵步:在山洞中散步。 5. 草庵云顶:指在山顶上的草屋。 6.
注释: 张同府菊会再和读完《周南》又读《召南》,恍然间将情感本性洗尽。 柏舟冰操应深究,中冓污言勿轻谈。 投以木瓜宜厚报,赠之芍药未容簪。 善心逸志因惩发,一唱欣然叹至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与张同府的菊花会的再次创作。作者通过对比《周南》和《召南》两首诗歌,表达了他对情感本性的深刻认识。他主张在与人交往时,应该像柏舟一样坚韧不拔,像冰操一样清白无瑕;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首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到诗文中圈出相关语句,再结合“关键词”的提示进行理解和阐释,最后点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内容。 第一句“老得山林浪此身”,意为:我已厌倦官场的生活,像山林中的隐士一般自在逍遥。“山林”指官场生活;“浪”是放纵的意思,此处指隐居。 第二句“沧溟深处濯缨尘”,意为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我将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 1. 诗书曾伴夜灯红,胶漆心情老少同。 - “诗书”指的是书籍,这里指诗人在夜晚读书学习的情景。 - “夜灯红”描绘了夜晚灯光下读书的场景,显得格外明亮和温馨。 - “胶漆心情”(形容感情深厚)表示诗人与书籍之间的紧密联系。 - “老少同”意味着无论年纪大小,都对诗歌和学问有共同的兴趣。 2.
衰眸闲纵北城楼,一望情怀酒数瓯。 灶婢有言佳客去,果园无实细孙忧。 迂谋谩向吴江发,夜骑谁乘蔡雪游。 自谓山林真乐地,镜中谁信白盈头。 注释: 1. 衰眸闲纵北城楼:形容诗人年老体衰,但仍然在北城的楼上悠闲地纵览。 2. 一望情怀酒数瓯:表示诗人在北城的楼上眺望远方时,心情如饮酒般愉悦。 3. 灶婢有言佳客去:灶婢(家中的女佣人)告诉主人,一位客人已离去。 4. 果园无实细孙忧
古洞烟村三四家,桃花二月蒸红霞。 锄芸直慕老莱子,蘋藻岂须阴丽华。 入馔白鱼来碧海,研朱清露滴梅花。 故人天上知多少,谁问沧江老钓槎。 注释与解析: 诗句释义: 1. 古洞烟村三四家:描述了村庄的宁静和古老,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2. 桃花二月蒸红霞: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色彩鲜艳如霞。 3. 锄芸直慕老莱子:表达了对陶渊明(老莱子)的崇敬之情,希望像他一样过着田园生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