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得山林浪此身,沧溟深处濯缨尘。
孙眸不到谁云骥,卞璞虽呈未觉珍。
仁义百年宗孔孟,纵横千古笑仪秦。
江湖亦有忧时念,直突何人为徙薪。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首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到诗文中圈出相关语句,再结合“关键词”的提示进行理解和阐释,最后点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内容。
第一句“老得山林浪此身”,意为:我已厌倦官场的生活,像山林中的隐士一般自在逍遥。“山林”指官场生活;“浪”是放纵的意思,此处指隐居。
第二句“沧溟深处濯缨尘”,意为:我在沧海深处洗涤着世俗的尘埃。“沧溟”,大海;“缨”,帽子上系着冠带的飘带;“濯”,洗。
第三句“孙眸不到谁云骥”,“孙眸”指孙楚,字子高,东晋名将。此处用典,意谓:我不屑于与孙楚相提并论(或:我不以孙楚为伍),因为孙楚虽为“骥”,但只是一“马”。
第四句“卞璞虽呈未觉珍”,“卞璞”,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相传卞和献玉璞给楚厉王,被刖足,后献给楚文王和楚武王,均遭误解而冤死,其子终得到楚文王的赏识。这里说:卞和虽然献了宝玉,但是不被人所识(或:不被人所重视),所以不把它看作珍宝。
第五句“仁义百年宗孔孟,纵横千古笑仪秦”,“仁义”指儒家思想;“仪秦”,战国时秦国人,善于合纵抗秦。此处用典,意谓:仁义之道可以流传百世(或: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而纵横家之术却只能在历史上留名。
第六句“江湖亦有忧时念,直突何人为徙薪”,“直突”,指直接向火里钻,喻指冒进。“徙薪”指搬掉柴草,比喻防患于未然。
第七句“直突何人为徙薪”,“直突何人”是反问句,意思是:“直突何人”又是指什么?“徒薪”犹言“防微杜渐”。
第八句“直突何人为徙薪”,是说:为什么人们总是要采取一些行动来防止危险呢?
【答案】
首联“老得山林浪此身”,诗人自比隐逸之士,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之情。
颔联“沧溟深处濯缨尘”,写诗人在沧海深处洗涤世俗尘埃,表明自己追求清白、超脱的精神境界。
颈联“孙眸不到谁云骥”,“孙眸”指孙楚,字子高,东晋名将。此处用典,意谓:我不屑于与孙楚相提并论(或:我不以孙楚为伍),因为孙楚虽为“骥”,但只是一“马”。
尾联“仁义百年宗孔孟,纵横千古笑仪秦”,“仁义”指儒家思想;“仪秦”,战国时秦国人,善于合纵抗秦。此处用典,意谓:仁义之道可以流传百世(或: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而纵横家之术却只能在历史上留名。
末联“江湖亦有忧时念,直突何人为徙薪”,“直突”指直接向火里钻,喻指冒进。“徙薪”指搬掉柴草,比喻防患于未然。
全诗通过描写自己远离仕途、退隐山林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淡泊、超脱,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