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春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此诗首联写诗人在北郊山斋避客,因避客而作字应随兴,临池只自宽,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颔联以“真懒”二字点出诗人的内心世界;颈联写“谁知真懒处,托意在毫端”,说明其内心之“真懒”正是其艺术创造之所在;尾联以“真懒”二字作结,进一步强调了“真懒”是诗人艺术创造的动力。此诗语言简练含蓄,风格清远淡雅、隽永耐读。全诗意境优美,情思婉转,韵味深长。 【答案】
广园临碧沼,曲径绕青扉。 竹雾笼金勒,松风护锦衣。 诗句释义: - 广园(广阔园林):指一个宽阔而美丽的园林。 - 碧沼(清澈的水池):形容池塘或湖沼的颜色为绿色,且水质清澈。 - 曲径(曲折的小路):形容道路弯曲,有多个转弯的地方。 - 青扉(绿色的门):形容建筑物的门色彩鲜绿,通常用于描述园林中的小亭、楼阁等建筑。 - 竹雾(竹林中雾气弥漫):指竹林中弥漫着如烟似雾的景象。 -
释义: 到这一天阳光开始回转,你的生日在靠近你的居处附近。 你和亲人原本不辜负天地,但天意到底怎么样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诗是一首咏人之作,通过描写诗人在中秋之夜与游子共赏明月、同吟佳句的场面,表现了诗人与游子的深厚情谊。首两句“明月当空满,游人独未归”是全篇的总领。“明月”即指中秋之月,也暗喻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两句以明月起兴,点出时间是在中秋佳节。“当空满”是说明月高悬中天,光辉皎洁,把天空照得通明。“游人未归”则写出游子不返的遗憾。“游人”既指在外漂泊的人
【注释】:扶桑:神话中的太阳国。南,指南方。《尚书·禹贡》:“南海之外,有鱼盐之利,羽族毛民,与万方民族错居。”《山海经》:“扶桑在东,其木似桑,叶如罗,其华白,赤茎干,气如烟,食者不老。” 绛露:红色的露水。 “何必思姚(姚姓)魏(魏国)”三句:牡丹,即牡丹花。相传唐玄宗曾于开元年间令画工吴道子画了一幅牡丹图,因误题“牡丹”,故名牡丹。后以牡丹代指牡丹花。 【赏析】
柳湖 朝游湖水长,暮游湖水香。 今朝苏学士,不让汲淮阳。 注释: - 朝游:早晨游览。 - 湖水长:水波荡漾,延绵不绝。 - 暮游:傍晚时分的景色。 - 湖水香:水汽弥漫,香气四溢。 - 苏学士: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 - 汲淮阳:比喻不逊色于古代名人。 赏析: 此诗描绘了柳湖清晨和傍晚的美丽景色以及其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首句以“朝游湖水长”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湖水波光粼粼
注释与赏析: - 便面二首: 这是两首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的诗。"便面"可能是指书信或者便条,古代人们常用来传达心意或重要讯息。"古人重一物" 意味着古人认为一件小事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和品质。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古人重一物,可托千金交。” - 关键词解释: "重"意为重视,"一物"可能指的是一件小事,"千金交" 则指极为珍贵的友谊
诗句释义: 1. 青山静如雾,飞泉何处来。 2. 声疑天外起,势散作风雷。 译文: 第一首诗: 青山宁静得像是云雾缭绕,这飞泉从何处涌出? 声音像是从天边传来,水流之势仿佛能引发风暴。 第二首诗: 飞泉在何处涌现?它的声音好像来自天际, 水流势大到能像风和雷一样扩散。 关键词注释: - 青山:指的是山峰或山峦,此处用来形容山的宁静与神秘。 - 飞泉:形容瀑布或急流的水。 - 何处来
【注释】 过萧锦衣北园五首: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萧锦衣:名不详,作者的朋友。金銮:指皇宫中的门楼。月:夜晚。玉塞云:指边疆的云雾,这里指边塞。灞陵尉:指作者的朋友在灞陵任尉官,灞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古代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李将军:指作者的朋友,曾为李广部下。 【赏析】 第一、二句“夜直金銮月,朝眠玉塞云”,描写了朋友在宫中值班和在边关值勤的情景,展现了朋友忠心报国的壮志豪情。
过萧锦衣北园五首 万事干戈后,孤亭杳霭间。 天留今日醉,人得片时闲。 注释:万事经历了战争的纷扰之后,我来到这座孤亭,周围被淡淡的薄雾笼罩着。在这宁静的时刻,天空似乎也特意为我停留,让我能享受到这片刻的宁静和欢乐。 赏析:诗人在历经了战乱之后,终于来到了这片静谧的土地。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在这里,他找到了一种难得的宁静,仿佛是上天特意为他留下的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