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春
【解析】 此诗是作者赠友人包少府的两首七绝。第一首,“东山小集”四句,描写诗人在山中与友人小聚,用玻璃杯饮酒的场面。“空照乘”,以明珠比喻酒杯,形容酒清亮晶莹;“自凌云”,指宝剑高悬于云际。两句写酒杯与宝剑的晶莹光亮,形象地表现了酒之清美。“此物能祛毒”,点明赠物之意。第二首,“因之”句,即因此物能祛毒,所以赠送给朋友。“戏成”句,说诗人用这两件宝物来逗乐,而友人也兴致勃勃地欣赏玩味。“二绝”句
过萧锦衣北园五首·其一枕石云犹冷,看花日未斜。 应疑金谷胜,不是石崇家。 此诗出自明代林大春的《过萧锦衣北园五首》,是一组描绘北园景色的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枕石云犹冷:诗人躺在岩石上,仰望天空,看到云彩依然显得冰冷。这里的“枕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姿态,而“云犹冷”则表达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2. 看花日未斜
【注释】睢阳:古县名,今属河南省。峄阳县: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东南。鼓鼙:古代军中用以报警的铜制器具,这里泛指战鼓。羽林郎:唐玄宗时禁卫军名。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东旅舍生活的诗,抒发了作者对边地生活的感受。 首句“睢阳之北”,即指徐州以北,是当时军事要地,故有“日暮风烟”之景。诗人由徐州出发到峄阳(今山东临沂)后,又继续往北旅行。“日暮风烟尚鼓鼙”,点明是在日暮时分,在旅途中
诗句原文: 新秋犹旅食,嘉蔬与芳邻。 一饭应须报,宁同按剑人。 注释: - 新秋犹旅食:新秋,即秋天的开始。犹,仍然,依旧。旅食,指在外谋生的人的食物。这句诗描述诗人仍然在秋天的时候,像在外谋生的人一样,吃着简单的饭菜。 - 嘉蔬与芳邻:嘉,美好。蔬,蔬菜。芳,芳香。邻,邻居。这句诗描述诗人的餐桌上摆满了美好的蔬菜,就像邻居之间互相帮助一样。 - 一饭应须报:一饭,指一顿简单的饭菜。应,应该
滕文国外西日斜,东望沧溟不见家。 万里平芜尽瑶树,却疑岭上破梅花。 注释: 1. 滕文国外西日斜:在滕县的西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2. 东望沧溟不见家:向东望去,茫茫大海看不到自己的家乡。 3. 十里平芜尽瑶树:远处的平地都被美丽的瑶树覆盖了。 4. 却疑岭上破梅花:反而让人怀疑那山上的梅花是不是被雪压坏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滕文国外西日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玉瓒黄流美,金杯琥珀香。 始知清庙器,不作野人觞。 明珠空照乘,宝剑自凌云。 此物能祛毒,因之持赠君。 注释:在东山小聚会上,用一只玉制的酒器盛满了包少府的美酒,酒液呈现出美丽的黄色光泽,散发出琥珀般的香气。我由此开始明白,那些精美的器皿,并非只是用来盛放普通的酒,而是有着更深远的寓意,它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包少府雅致博学,对于这种趣味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举起酒杯向他致意
【赏析】 这是组诗的第四首。前两句写避客之苦,后两句写避客之志。 “过客休题凤”是说那些来拜访作者的客人不要再在墙上题写凤凰了。凤凰,古人以为有灵性,能辟邪止灾,所以用凤来象征祥瑞和美好。诗人把避客比作避邪,表明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也不愿招来无谓的麻烦。 “时人喜画龙”是说那些来拜访作者的朋友们不要在墙上画龙了。画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吉祥的象征,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注释: 百里荒村烟火休,黄河之水竟东流。 旧时策马暮投宿,凄绝只今空石楼。 译文: 百里外的荒废村庄已经无人烟,只有黄河的水还在向东流淌。 旧日里骑马投宿的情景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寻找,那些凄凉的夜晚只能留在那座空荡荡的石头楼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荒凉景象的诗。首句“百里荒村烟火休”描绘了千里之外的荒村,人烟稀少,只剩下烟火的痕迹,给人一种荒凉、寂寞的感觉
诗句释义 1 “翠竹迎风舞”: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翠竹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欢迎远方的客人。 2. “山童见客呼”:描述了山中的童子看到客人到来,热情地呼唤他们。 3. “如何清夜月”:表达了诗人面对清澈的夜晚月亮时,内心的复杂情绪。 4. “清兴半分无”:表示尽管有欣赏美景的心情,但这种兴致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完全实现。 译文 翠绿的竹子迎接着清风,欢快地舞动
生日避客于北郊山斋四绝高卧神偏适,无营梦转稀。 依稀时有梦,犹傍彩云飞。 注释:高卧:悠闲地躺着。神:神志,指精神。偏适:特别适宜。无营:不追求名利等物欲。梦转稀:梦少。依稀:隐隐约约。犹傍:仍然傍。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作,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首句“高卧神偏适,无营梦转稀”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远离尘世的心境,以及他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于梦境的珍惜。第二句“依稀时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