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春
这首诗是万历癸未年仲弟拜官三水便道省予,予因赋此以壮其行的。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诗句 1. 吾宗系出殷太师:我家族起源于商朝的太师。 2. 氏族分封自周武:我的家族在周朝被封赐,与诸侯王同享封地和权力。 3. 长林之下始开基:在长林(可能是指山林)之下开始建立了基业。 4. 流衍中原散河汝:我家族的分支逐渐扩散到中原地区,并在那里定居。 5. 一朝移家到七闽:有一次家族迁至福建的七闽地区。
【题北之居】 人皆忌北居,岂知北居可望斗堪摘月。不见皇家宅,九州百官台署森罗列。 惟有翰苑与使垣,岁岁年年向天阙。 岂非职论思,兼之司喉舌。 夜静起见极星明,雨霁行看天宇彻。人居曷忌北与南,男儿所志燕与越。 会须方行遍区隅,文峰笔阵摩沧碣。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刺的《题北之居》。萨都剌(1267~? ),字天锡,号直夫、雁荡山人,今浙江温州平阳人。泰定三年登进士。累迁礼部主事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人生得意随所如” - 此句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意思是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和满足,那么无论选择做什么都是正确的。这里的“得意”指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2. “宁论世事荣与枯”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名利得失的态度。它传达了一种思想,即不应过分关注世间的荣枯成败,应保持一颗淡泊明志的心。 3. “愿言独寐不愿醒” - “独寐”意味着独自睡眠,不与他人同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它描绘了人日时节的雨景,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将春雨、春花、鹤舞、莺栖等自然景象融入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逐句释义: 1. 献岁占人日,惟祈此日晴:在新的一年的开始(“献岁”),人们占卜(“占”)人日这一天,希望这一天能晴朗无云。 2. 岂知春雨至,更觉春花明:谁曾想到春天的细雨即将来临,但细雨带来的清新使得春天的花朵更加明亮。 3. 湿舞空庭鹤
【注释】 紫光:指皇宫中的紫色光芒。 上林:即上林苑,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 东方隐金马:指汉武帝的骏马金马。 季子:指张骞。 敝黑貂:指汉朝使者张骞出使西域时穿的黑色狐皮裘。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古之作,诗人以汉武时期为背景,描写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和使者张骞出使异域的历史故事。 第一句“阿房紫光满”,描绘了秦朝皇宫中紫色光辉四射的景象,象征着当时皇权的至高无上。 第二句“上林秋色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作答。 (1)“旋波宗丈少与予同举茂才异等盖长予四岁今年己卯为华甲重逢腊月之望其初度也内正齐眉二郎伟器叠见孙枝拜舞堂下可谓人间乐事”是说,我们年轻时都曾一同考取了茂才异等,只是我比宗丈大四岁;今年是己卯年,是宗丈的华诞,在腊月的晚上庆祝他的生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东坡所作的,描述了吕端俊画竹的场景。下面是逐句的解读: 1. 龙种凤媒森壁立,参差翠影浓还湿。 “龙种凤媒”比喻人才出众,才华横溢。“森壁立”形容竹子高耸入云,挺拔有力。“参差翠影浓还湿”则形容竹子的影子参差不齐,绿意盎然,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2. 古来画竹几多家,谁似当朝吕生笔。 自古以来,画竹的大师不计其数,但没有人能像当朝的吕生那样,他的画竹风格独特,技艺高超
冬日苏明府席上醉歌 译文: 庭前莫做高大的长松,恐怕惹来凄风起阴雾。不知喜鹊在树梢叫,为的是报知行人千里到。 行人千里方从何处来,是扬州吴楚的豫章。银章紫绶动星宿,文才治理显光辉。 世人弯腰求五斗米,甘愿逢迎竞奔走。五柳先生归去来,彭泽县碑在人口。 归去来兮田园荒芜,三径荒兮松菊长存。却笑移家住在东郭,还如卜居居南村。 南村非因卜其宅,素心乐与数晨夕。乘兴而来游酒豪,醉后狂歌半吟伯。
诗句输出: 金城山,千寻奕奕高莫攀,古来贤达生其间。 译文输出: 你只见过金城的山,千寻之高令人望而生畏,自古以来就有贤人君子在其中生活。还有十位宰相曾来此游览,他们的事迹至今仍然留在人们的口中。 注释解释: 1. 金城山:金城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潮阳市。这座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2. 千寻奕奕高莫攀:千寻指的是一千里长的山
清梦行和季弟 余昔梦游登金山,山寺浮空凌广寒。海色苍茫雄剑外,钟声隐见落花间。 又梦云中降一老,松姿雪色顾予笑。手贻玄玉金龙文,题曰天街拾瑶草。 等闲复梦韩与苏,论文尊酒罄欢娱。长廊广厦细旃上,恍如身世在蓬壶。 以此堂名作三梦,时对二贤坐吟讽。镌之图志示不忘,方之董扬梦龙凤。 岂知吾弟亦有之,翛然诸葛梦来时。三分割据岂而志,千载神交方在兹。 云胡尔才人未识,南阳高卧空默默。抱膝聊为梁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