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奎
注释: 南康除夜:指除夕夜。南康,古县名,在今江西修水县西南。折梅花,即折梅寄情。匡庐: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庐山之别称。岁华:岁月,年华。苦寒如北土:苦寒的气候像北方一样。每因时节恨无家:每逢这个节日,就因为身处异乡而感到惆怅,没有家可归。 赏析: 这是一首除夕夜感怀诗。诗人以去年除夕折梅、今年除夕度岁的对比,表现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抒发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沉感慨。诗中写风雪苦寒
【注释】 白纻山庵:即白纻山,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山上有白纻寺。道人杨玄中:指杨玄中,作者的朋友,当时在白纻山的道院居住。司马将军:指晋朝大将司马睿(字元台)。司马睿曾为吴王,后迁都建康(今南京),改国号为晋,史称东晋。白纻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载,《杂歌谣辞》:汉末,苏令伯妻徐淑,尝与苏绍之妻共游园林,相与为诗,以寄情思。苏令伯曰:“将游万里,故作此词。”徐淑之答云:“愿为比翼鸟,什年双飞翼
【注释】 江:泛指河流。 德兴山中:德兴山,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春深好弋凫(yì yuē fú):春天水深,适宜捕鱼。弋,意为用箭射。凫,即野鸭。 明星垂近屋东隅(yǐn zhù wū dōng yú):星宿靠近东方的角落。 国风:本意指国家的乐曲,此处借指《诗经》中的诗歌。 原自鸡鸣始:《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德兴山中 文词秀发建安风,三十红颜卫玠同。 却忆周南求淑女,几时寤寐在丝桐。 注释: 德兴山中:德兴山中的美景。 文词秀发建安风:指诗歌的文辞优美,风格类似于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三十红颜卫玠同:形容女子如三十红颜般美丽。 却忆周南求淑女:回忆起《诗经》中周南所赞美的贤良淑女。 几时寤寐在丝桐:何时能够像琴瑟合奏时那样陶醉。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奎创作的一首古诗
德兴山中 路入深山忽有村,隔溪烟火似桃源。 渔舟不唤行人渡,洞里春寒静掩门。 注释: 1. 德兴山: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境。 2. 路入深山:路穿过深深的山中。 3. 忽:突然,忽然。 4. 有村:出现了村庄。 5. 隔溪:隔着一条溪水。 6. 烟火:炊烟。 7. 桃源:桃花林中的仙境,比喻理想的、美好的生活境界或社会环境。 8. 渔舟不唤行人渡:渔船没有招呼过路人渡河。 9. 洞里春寒
【注释】 德兴山:在浙江德兴境内。刘郎:指唐时诗人刘禹锡。镜湖:在浙江绍兴。天台:在浙江天台县。仪凤和鸾:传说中凤凰、鸾鸟,是吉祥的禽兽。出洞来:出自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刘禹锡的赞颂。首两句赞美其俊才与才华,第三句预言明年春天桃花盛开之时,朋友会从天台山出来,第四句预祝他出外做官,并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施展才能。 诗中“我爱刘郎俊有才”一句中的“爱”字是动词,表示喜欢的意思
注释: 1. 草昧英雄:指在草莽之中崛起的英雄,这里指那些没有功名的士人。 2. 列侯: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爵位,这里指诸侯王。 3. 梦中三十六春秋:比喻人生短暂,一觉醒来已经过了三十年。 4. 儒冠:指读书人的帽子,这里用来比喻儒家思想。 5. 啼猿:形容猿猴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士人对功名追求的无奈和悲哀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草莽英雄和儒生的不同境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赏析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以及作品的语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整首诗进行分析即可。 “鲁女”二句:意思是说:自从鲁女的扇子被剪破以后,齐姬所制的纨扇也就没有了。“纨”即素绢,喻指精美的丝织品。“曾剪缟”三字中“缟”是素色,这里用“缟”“纨”相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德兴山中”是首句,点明题意。第二句“石桥斜日万山阴”,写景抒情;第三句“云满寒溪雪满林”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冬日的山水画卷,写出了梅花的高洁与坚韧不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独有梅花看不厌,江南春色故园心”,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思乡情切之情。 【答案】 译文:石桥下斜映着日影,万山之间笼罩在暮色之中,寒溪边积雪铺满林梢。 赏析:诗一开篇,先写景
【译文】 树梢的翠绿在雾气中显得格外鲜艳。茅屋中的公鸡在雪涧里啼声嘹亮。 好借吴兴唐棣的画笔,画出我那仙人般的形象。 【赏析】 此诗是德兴县令王冕为赞美家乡山水风光而创作的咏物诗。首句写山头树色如翠,浓淡相宜;次句写茅屋鸡鸣,天寒日暮,山静谷幽;第三句用典,以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李肇《国史补》中记载的“张璪嗜笔如命,每晨起,常阶前洗笔,及至夜则倾墨瓮水中。”来表现王冕酷爱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