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孙孝若的作品,他邀请同僚们一起观赏梅卧雪亭,并写下了二十韵诗。下面逐句翻译和注释: 寂寞书空久,经过唾地佣。 东皋移胜事,北郭散幽踪。 载去扁舟好,携来百末重。 盍簪谐语笑,倾盖忝游从。 初旭浮波彩,残冰缀岸容。 白边明一径,青处失群峰。 入户无留屐,巡檐乍倚筇。 房廊新蝶领,茶鼎野猿供。 望远能生思,收春并入胸。 折来知影瘦,飘去使心忪。 搔首烦花匠,埋忧对酒龙。 人偕山崒嵂
座上赋得石压笋斜出二十四韵 山骨谁能斲,龙孙气力殊。 遮藏千仞厚,迸坼一雷粗。 抵隙争分寸,乘时利走趋。 风吹难解箨,雨溜易垂珠。 蔓草低相掩,垂藤误见拘。 安排成列桷,撠掖象交芦。 角立牛羊抵,牙磨虎豹躯。 题书斜架笔,饮羽倒抽砮。 踧踧高山仰,萧萧逐北徂。 循墙正考父,弃甲锐司徒。 葭倚诚非伍,蓬生叹有扶。 冠峰皆秀出,拔地独崎岖。 因势资奔峭,潜身避剔刳。 折来犹负直,逊去或如愚。
【解析】 题干是“和饮酒二十首 其二”。此诗为《酬李十二白》的第二首。据《旧唐书·李白传下》记载,李白曾向唐玄宗献《清平调》三章,后唐玄宗命高力士在宫中教杨贵妃唱,贵妃大悦,并称:“此调天下绝无仅有!”李白也因此获得了贵妃的青睐,但李白却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政治生活中。这首诗就是李白在长安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当时社会风气中“曲学阿世”的现象表示不满之情。全诗可分为四层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这是《和饮酒二十首》系列诗中的第7首,全诗如下: 挂书在牛角,仰面思豪英。 虎争一鸿沟,割弃父子情。 舜禹安在哉,所持夺与倾。 萧条二千年,不见岐阳鸣。 痛饮呼竖子,斯人岂狂生。 注释: 1. 挂书在牛角 - 指把书本挂在牛角上,表示不使用它,可能是因为觉得无用或者是对某种学问不屑一顾。 2. 仰面思豪英 - 抬头思考历史上的英雄豪杰。 3. 虎争一鸿沟 -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蚊子、苍蝇等小昆虫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于世俗的讽刺和嘲笑。 译文: 聋子明目而瞎子聪耳,尚且保留一种能力。 事物的好坏两相对立易变,结果却成了是非毁誉。 隐居静观万物变化,终究还是各自为政。 蚊子在蚊帐上飞舞,飞蛾停息在蛛网上。 床上的锦被,厕上的粪箕,都是幻觉。 注释: 1. 聋明而瞽聪,尚存一者是:意思是说,虽然有人耳聋,但有的人眼睛仍然明亮;虽然有人失明
【注释】和饮酒二十首:作者自号“醉翁”,此诗当是酒后所作。 山楼:指山中的亭馆。栖鸟已惊喧:鸟儿惊起,相互鸣叫。 揽裘:穿皮衣。新阳:初升的太阳光。 檐前山:屋檐前的山峰。变灭:飘忽不定,时隐时现。 惆怅:失意、不快。默:静默,无声。 我心:诗人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清晨登上山楼,看到山中树木繁茂,鸟雀欢鸣。他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披上皮衣,来到山前欣赏这美景。然而,当他抬头望去
【注释】 战伐扬兵尘,饥荒殣行道。怀哉漆室忧,发白岂待老。 译文:战争和讨伐扬起了尘土飞扬的军旅。饥馑和瘟疫使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心怀忧愁如同在漆室中一样,头发变白也是因为年纪大了,不是等到了老才感到忧虑。 酌此三雅杯,如雨洒枯槁。枯多雨未足,一溉色亦好。 丹砂何时成,天地秘鸿宝。置我尘壒间,商歌望八表。 译文:斟上这美酒一杯又一杯,就像雨水滋润着枯槁。虽然旱情已很严重,但天降甘霖仍嫌不够
【注释】 北山:指华山。孱颜:形容山形不峻拔,貌相柔弱。陟(zhì):登。城之隅:城角。风急毛发寒:狂风使毛发感到寒冷。四顾多荒涂:四面望去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山英:山野之人。逝汲:汲水。清冷泉:清凉的泉水,即泠泉。斯:这里。可约:可以约定。丽居:美好的居住地。 【赏析】 此诗为组诗《和饮酒二十首》中的第十首。《文选》注:“《古今乐录》:嵇康《琴赋序》曰:‘余少好音声,延陵氏有听松之弄,非雅声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把握诗中的重点句子。 “和饮酒二十首 其十二”:这是第二十二首,作者以饮酒来排遣忧愤。“万马脱辔头”是说万马奔向前方,挣脱缰绳;“岂有独立时”是说哪有独自站立的时候。两句的意思是:像万匹马挣脱了缰绳奔向前去那样,哪里还会有人独自站得住脚呢?这里表达了诗人的孤愤之情。“举世尚鞶帨,我亦绣其辞”:意思是说,世人还把五彩丝巾看得如此重要
【注释】 白雪:指雪花。艳:鲜艳。流风:指和煦的春风。蓓蕾:花骨朵儿。巡檐:指在窗前观赏雪景。粲:明亮的样子。经奇:这里指诗中的道理、意趣。雕镌:雕刻,比喻修饰。我心无思为:我无心去思索什么。一悟众妙门:突然觉悟到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道家语,指宇宙间一切奥妙的总门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冬日雪景中的梅花,赞美它的美丽和傲骨。全诗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首联“白雪艳清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