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书在牛角,仰面思豪英。
虎争一鸿沟,割弃父子情。
舜禹安在哉,所持夺与倾。
萧条二千年,不见岐阳鸣。
痛饮呼竖子,斯人岂狂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这是《和饮酒二十首》系列诗中的第7首,全诗如下:

挂书在牛角,仰面思豪英。
虎争一鸿沟,割弃父子情。
舜禹安在哉,所持夺与倾。
萧条二千年,不见岐阳鸣。
痛饮呼竖子,斯人岂狂生。

注释:

  1. 挂书在牛角 - 指把书本挂在牛角上,表示不使用它,可能是因为觉得无用或者是对某种学问不屑一顾。
  2. 仰面思豪英 - 抬头思考历史上的英雄豪杰。
  3. 虎争一鸿沟 - 比喻激烈的权力斗争,如同虎争夺一池水。这里暗示着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4. 割弃父子情 - 表示为了政治目的而牺牲亲情或家庭关系。
  5. 舜禹安在哉 - 提问舜帝和禹王(大禹)现在在哪里?这可能是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一种质疑或讽刺。
  6. 所持夺与倾 - 指的是权力的争夺和倾覆。
  7. 萧条二千年 - 漫长的历史中,这样的事件似乎已经变得稀少或不再出现。
  8. 不见岐阳鸣 - 岐山的鸟鸣声不再听到。岐山是黄帝的居所,这里用来象征古代文明的消失或衰落。
  9. 痛饮呼竖子 - 痛痛快快地喝酒,并呼唤年轻人一起享受。这里的“竖子”是对年轻人的轻蔑称呼。
  10. 斯人岂狂生 - 这些人难道不是狂妄的人吗?这里的“斯人”指的是那些有才华但被误用的人。

赏析:

李白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批评。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舜、禹)与现实中的情况,他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政治腐败的本质。同时,他也对当代的一些行为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虽然年轻但却过于轻浮和傲慢,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敬畏之心。

此诗也反映了李白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崇尚自由和个性解放,同时也强调忠诚和责任。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