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堪
【注释】 甫里祠:在苏州市吴县,祀吴王阖庐。春雨晴:春日的细雨已停。阖庐浦口:阖庐浦口江边。蒲芽:指初生的蒲草。荡桨鸣:轻轻拨动船桨时发出的声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春”“雨”两字着墨,以春雨过后的景色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和大自然的美丽。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言。前两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后两句则由景生情,写春光乍现,万物复苏,而人又不禁要有所动作了。 开头两句“春日漫兴 其一”
注释: 春日漫兴:春天里随意作诗。几阵飞花扑高树,一声啼鸟正当门:一阵风吹落的花瓣正打在高高的树枝上,一声清脆的鸟鸣恰好落在我的门前。 闲拈彩笔无题处,写得江南过雨痕:我闲暇时拿起笔随意涂鸦,写下的诗句中却有江南被雨水打湿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者借咏飞花扑树、啼鸟当门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首句“几阵飞花扑高树”
【注释】 春:春季。漫兴:随意吟唱的诗。 乌衣巷:地名,在今南京市秦淮区东北。 绿野堂:地名,在今南京市江宁区西北。 山樵(xiáo):山林中打柴的人。 也愁风雨暗高岗:也担心风雨把高岗上的树木吹得东倒西歪。 【译文】 半落的夕阳映照着乌衣巷,春天的树影迷蒙在绿野堂上。 我虽然不出山打柴,可也担心风雨会把高岗上的树木吹得东倒西歪。 【赏析】 此诗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前两句写日暮时的自然景象
【注释】: 谩兴其四:诗题“谩兴”是闲适之意,“其一”为《春夜》。元夜:正月十五的夜晚。月在沧江冷,蛟室潮生贝阙寒:沧江即沧浪之水,冷月照之;蛟室即蛟龙所居之地,潮生则寒气袭人。鳌山、凤琯、玉人:均为古代神话传说中之物。鳌山,即蓬莱山;凤琯,指凤凰管乐器;玉人,指美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元宵之夜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月光映照沧江,冷光闪烁,如在月下的蛟室和贝阙也显得寒冷无比;次句写月下潮起
注释: 花下把酒 一百五日正欲暮,三月尽头犹是春。 把酒对花须大醉,人间谁主复谁宾。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抒发感慨的诗。诗人在花下把酒,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他以“一百五日正欲暮”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三月尽头犹是春”来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然而,他也感到人生如梦,不禁发出“人间谁主复谁宾”的感慨。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内容广,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而且题型又相对固定化了。出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考查某一项能力的,例如“诗中某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综合考查多种能力的,例如“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或者“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感情的”。答题时首先审题,明确试题要求。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答。 “出门无路达天衢”
【注释】: 漫兴其三·人日 草堂人日倚吟筇,日出阴消见远峰。 但愿八荒春盎盎,尽无争斗即为农。 注释: 谩兴其三·人日 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68年(大历三年)在四川成都草堂定居后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诗人在人日那天倚着筇竹杖,望着远处的山峰,希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愿望。 白话译文: 草堂里的人日倚仗着吟咏的杖,太阳出来的时候阴云已经消散,看见远方的山峦。
【注释】 谩兴:徒劳地兴起。元日:即元旦。帝所:皇帝所在地。新正:新年,指元旦。早朝:早晨上朝。万方:各地。无乃:莫非。寸心:一颗心。劳:费心,忧虑。江湖表:江湖之远。钧天:天子所居,这里比喻天子的宫殿。日已高:太阳已高。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元旦时为皇帝写的祝辞。前两句写皇帝在元旦时早早地上朝,但天下百姓却没有心思去忧虑国事。后两句写自己空老山林,梦中还萦绕着皇帝的宫殿,但皇帝却已经高枕无忧了
【注释】: 西蜀 其二 春风画舸锦江上,细雨朱樱红树中。 买得白鱼剩沽酒,丈人相对倒郫筒。 【赏析】: “西蜀”,指四川一带。诗题中的“西蜀”指的是成都一带。 首联:“春风画舸锦江上,细雨红树朱樱中。”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风,把画舸吹动,使船儿在锦江上荡漾;春雨绵绵,使得树上的樱桃花都染上了红色的斑点,犹如朱樱(红樱)般绚丽。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景色之美,又写出了天气之好。 颔联
【注释】 想凤:想象凤凰。 沉(chén)沈:形容寂静无声,这里指沉沉的夜幕降临。 别殿:帝王或皇后离宫独居之处。 棠梨(táng lí):落叶乔木,叶子有香气。 三更月:三更时分。三更,指夜里十一、二点钟的时候。 雪色冰轮:形容月亮洁白如雪且清冷如冰一样晶莹透明。 痕:踪迹,痕迹。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深宫夜景图。诗人从宫女们的内心感受入手,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她们对皇宫生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