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曾
【注释】: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白云洞口 山泉清可爱,绝顶日淙淙。 一派已奇甚,飞来况复双。 【赏析】: 《南庄八景》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诗。此诗第一、二句写南庄的山泉清澈可爱;第三、四句写南庄的绝顶日出景色奇异;最后两句写南庄的山泉飞瀑更为壮观。全诗以“清”字统领,描绘了南庄自然景观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辛卯立春时节的所感所想。 第一句“共喜新年见立春”,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喜悦和期待。这里的“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新年和新生活的期待和喜悦。 第二句“雪花呈瑞复兹辰”,描绘了雪的美丽景象。这里的“雪花”象征着纯洁、美丽和吉祥,而“瑞”则表示祥瑞和好运。诗人用“雪花呈瑞复兹辰”来表达他对雪的美好印象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诗句:岸柳绿丝丝,春风不断吹。 1. 诗句释义: - 岸柳:指岸边的柳树,常作为自然风景的一部分出现在诗歌中。 - 绿丝丝:形容柳枝的颜色,绿色且细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春风:春天的风,常用来象征新的季节和活力。 2. 译文: - 岸上的柳树,绿色的柳条如丝般柔软,春风轻轻拂过,柳条随风舞动。 3. 赏析: - 此句通过对岸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春天的氛围。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诗句解析 1 阴雨忽开霁,江云散晓霞:这句描述的是天气变化的场景。“阴雨”表明天空阴沉,没有阳光;“忽开霁”则表示突然放晴,意味着之前可能是连续的阴雨天气。“江云散晓霞”描绘出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观,即在晴朗的天空下,江面上的云彩散去,露出了初升的太阳和朝霞。 2. 日升林影动,一径见山家:这里的“日升”指的是太阳升起的时刻,“林影动”形容树林的影子随着太阳的移动而摇摆。接着是“一径见山家”
【解析】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此诗是其一。 “白云洞口”:即指白云洞。在今浙江诸暨县西北。 “久羡流觞事,重寻曲水湄”:我早就羡慕那在曲水流觞的宴会上吟咏诗歌的情趣,今天终于又找到了这样的胜地。 “山灵应有约,岁岁好花时”:山中灵气应当与我相约,每年春天都开满美丽的花朵。 【答案】 译文: 我早就羡慕那在曲水流觞的宴会上吟咏诗歌的情趣,今天终于又找到了这样的胜地。 山中灵气应当与我相约
下面是对潘希曾《济宁闻召命写怀》的逐句解读: 1. 炉中药物箧中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手中书籍和药炉的珍视之情。在古代,书籍是知识的象征,而药材则代表了健康的重要性,二者都是诗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未足功夫岁暗徂:这里的“未足功夫”意味着作者认为自己尚未完全掌握学问或者医术。而“岁暗徂”则是指岁月流逝,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3. 日月人间浑少暇
【注释】 南裔:泛指南方的地域;内翰:翰林学士,古代官名。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南方行将结束时的情景,以荒村、驿道、日午、闭门等细节刻画出荒凉萧索之景。全诗四句,前两句点明“南裔”即指江南地区,表现了作者的归心和旅途的寂寞。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荒凉冷落、人烟稀少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湘东:指湖南衡阳,古为湘州。曾生:诗人自称。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市。省亲:探亲。赠:赠别。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的七言律诗。首联“关海连宵雨,湘江万里云”,写送别时关山的阴雨和湘江两岸的云雾,烘托了离别时的凄清气氛。颔联“离情与归思,春絮正纷纷”,写离别时的心情。“离情”、“归思”都暗喻对家乡的思念,“春絮”则比喻飘飞的柳絮,既写出了送别的景色,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心境
岸柳二首 湖上绿烟丝,迎风不自持。 别离无意管,解斗好腰肢。 【注释】 1、湖上:水边。2、绿烟丝:指垂柳的绿叶在风中飘拂如绿色的烟雾。3、迎风不自持:迎风摇曳时,柳枝无法控制自己,随风飘扬。4、别离无意管:别离之际,无心去整理自己的仪态。5、解斗:指女子柔美而有力。6、好腰肢:形容身材苗条而美丽。7、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柳树随风飘荡的景象。“湖上绿烟丝”一句描绘了湖面上的垂柳,形象生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尝笋》诗,全诗共五句。下面逐句解析诗意并附上译文和赏析: 1. “济上初参玉板禅” - 注释:在济州(今山东巨野县)初次参拜玉板禅寺。济州是陈造的家乡,这里指的可能是他早年出家修行的地方。 - 译文:我首次拜访位于济州的玉板禅寺,那时我还是个少年。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对知识的渴望。 2. “寻常罕见转堪怜”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