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本题中“陈院长城新县有作辄次韵”中的“陈院长城新县有作”,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次韵”是依照原诗的韵律和内容写诗,所以第一句的意思是“陈院长在新城县(幽州)有新的诗作,我随即写了一首以应之”。第二句的“此日金汤更可怜”的意思是“今日金城更加可怜”,这是说新城县城被攻破后的惨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进行赏析。本诗是一首纪行之作,诗人以简练的笔法,生动地描绘了沿途风光,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楼船西上路倭迟”一句,描写了诗人乘船从东到西的情景;“两岸江风飐画旗”描写了江面上船只迎风招展的景象。第二句点明行程之远。“民俗正劳千里问,年华休叹二毛知。”两句写旅途中遇到的百姓和自己的感慨
赣州春日 岁事峥嵘春又来,东郊鼓吹踏尘回。 送寒已碎黄牛土,随俗聊尝绿蚁杯。 万里乾坤同化日,一时城市动欢雷。 流年不为人久待,两见梅花傍岭开。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岁事峥嵘春又来,东郊鼓吹踏尘回。 岁事峥嵘:岁月峥嵘,形容岁月艰难,生活不易。春又来:春回大地,春天再次到来。 东郊鼓吹:在东郊吹奏音乐,表示庆祝春天的到来
【注释】 退食:指退朝后的食事。行台:唐代设置节度使、刺史等的地方行政长官所署的府第。日欲晡:太阳快要西下的意思。苍柏:青色的柏树。一尘无:连一点尘土也没有,形容庭院清幽。凤团:用凤凰形团饼。龙挂:龙形茶炉。燃香:点灯。万卷:藏书。插架:把书放在架上。八州:唐制称九州。遥镇:在外地镇守。披图:《尚书》有“九野”之目,九野即九州,故以九野指代九州。虚縻:徒劳地空耗。馆榖(kuòlì):馆舍中的粮食
【注释】济上:指济州,今属山东。仲仁兄:作者的同宗兄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济州时写给同宗兄弟的赠诗。首联“济上今春喜再逢,兰舟暂系话萍踪。”写自己与仲仁兄在春天里再次相遇,高兴地停泊在一起畅谈彼此的行踪。颔联“君颜自保丹常渥,我鬓偏怜雪渐浓。”则写出了仲仁兄面容红润,自己年岁已大,头发白了。颈联“鸿雁去来俱漫浪,埙篪唱和未从容。”描写出鸿雁南飞,自由自在,而自己与仲仁兄却要为生计奔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理解诗人要表达的心愿。最后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本诗为五律,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抒情,尾联点题。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却意境深远。 三月三日 :指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
诗句释义与解析: 1. 绿波芳草恨堪论,高阁难期共一尊。 - “绿波芳草”:这里指春天的江水和草地,象征着美好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 “恨堪论”: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之情,可能是因为未能与朋友一同欣赏这些美景。 - “高阁难期共一尊”:指的是不能与好友一起在滕王阁上举杯畅饮,表达了一种相聚之难。 2. 何处江山如此好,古来题刻至今存。 - “江山如此好”:形容眼前的景色非常美丽,让人陶醉。 -
冬夜漫兴二首 岭畔冬深亦乍寒,江风吹雨夜阑珊。 不闻雁信来千里,空愧麟符绊一官。 睡少正须茶破闷,病馀那用酒为欢。 古槐衰柳方摇落,时复萧萧打画栏。 注释:岭畔的冬夜虽然有些寒冷,但是也透着一份清寂。江风在吹,雨水在打,时间已经到了深夜。然而,我却没有收到远方亲人的来信,心中难免有些失望和愧疚。 我因为身体不适,需要休息,所以没有精力去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我常常需要喝茶来驱散心中的郁闷,而生病后
【注释】 督军:监督军队。南赣:今江西、福建、广东一带。过草萍驿:经过草萍驿站。草萍,驿站名。三回:多次经过。苔:青苔。雾散:云开,雾消云散。晓村:清晨的村落。红树:红色树木。州连衢信雄东浙:郡治与道路连接,像雄壮的东越那样。衢信:郡治信义。台:山名,在江西上饶附近。尘氛:烟尘和污浊之气。应逐使旌来:应该随着使者的旌旗而来。 【译文】 我多次经过这个驿站,墙壁上留有题诗的痕迹,半是青苔。 清晨
注释: 次韵酬陈院长登滕王阁见寄二首 老我登高欠此楼,羡公乘兴及清秋。 尚馀文字三王后,不尽江湖万里愁。 极浦风来樵笛起,危城日落贾帆收。 却怜章贡遥相汇,一路民风托共诹。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陈院长登滕王阁的羡慕之情。 第一句:“老我登高欠此楼”,表达了诗人自己年岁已高,未能登上这座高楼的遗憾。 第二句:“羡公乘兴及清秋”,表达了诗人羡慕陈院长能够乘兴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