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
【注释】 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菱花:即菱叶,泛指荷叶。 棹:船桨。 载:携带。 秋色:秋天的色彩。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的开头两句写溪水之澄澈,“新水”“碧于苔”写出了溪水的清澈见底,与岸边青绿的苔痕相比更显清亮;接着写风静菱花几朵开,写出了风轻浪静,水面平静如镜,莲花才几片绽放。后两句写小艇不知何处客,载将秋色过溪来,写出了诗人的悠闲自得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
【注释】 约:邀、约请。苏文定:苏轼。西湖:位于今江苏杭州,以风景秀丽而著称。梨花酒:指用梨树花酿制的美酒。清奇:清丽奇特。兰舟:泛指小舟,也泛指船。鸥鹭笑:比喻人见景生情,因物起兴而发笑的情趣。迟:晚。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诗人邀请好友苏轼同游西湖,在梨花盛开的时候泛船湖上。他描绘了西湖山色的美丽和美酒的诱人,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和希望
【注释】 瑞应丰年不在多:瑞应,吉祥的征兆;丰年,丰收之年。不在多的,是说不必多取。黑貂裘敝奈贫何:指自己穿着破旧的黑貂皮袍子已经破了,又没有多余的钱来买新的。峥嵘气:豪迈的气概。浩歌:高唱。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登楼远眺,见湖上风光,而感叹于自己贫困潦倒的处境。“瑞应丰年不在多”一语双关,既点出“瑞应”二字,又暗喻丰收之年的丰衣足食。但“不在多”,又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与清贫生活
【注释】 晓来:清晨;冰柱:指檐下冰柱。 篱外:庭院里。疏梅:稀疏的梅花。 黄独火:指用黄泥做的灶。 苦吟:苦心作诗,形容勤于写作。 谁识:谁能了解。 刘叉:即刘叉(?—847),唐代诗人,字幼文,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以豪放著称。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为端州高要尉,在任上病逝,终年五十七岁。著有《刘叉诗集》。 【译文】 早晨起床,冰柱挂满屋檐
【注释】 崔嵬:高耸的样子。青绫:一种丝织品,这里指被褥。洛阳县令:指唐代诗人元稹的官职。他曾任监察御史、监察使等职,任洛阳尉时,曾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不须来:不必来。 【赏析】 此诗首句写登楼所见之景。“玉崔嵬”是形容山峰苍翠欲滴,晶莹润泽,如玉一样。次句写诗人登上高楼,看到远处的山峦高峻挺拔。“竹压柴门”三字表明了诗人居处简陋。“午未开”说明诗人此时正忙于处理公事。
【注释】: 墨花:指砚台上的墨花。墨花,指研墨时在砚台表面形成的花纹。 尽说能书老户侯:尽说,都称赞。户侯,古代对高官显贵的尊称。 顾兔分毫迟授管,冷金纸上字双钩:顾兔,指砚台上刻有兔形的砚滴。分毫,分毫之末。迟,指慢。授管,将笔蘸上墨汁。管,指笔筒。冷金,指用金箔包着的银锭或铜锭,用来磨墨。双钩,指书法中的勾画方法。金、双,都是形容词语,用来形容“冷金纸”的贵重程度。 赏析:
注释:墨菊,即墨菊,是菊花的一种,花色黑如墨。中黄,指菊花的黄色,也指中土,这里指墨菊生长在中国的土壤之中。傲霜华,傲视严寒,不屈服于寒冷。秋色无人管,秋天的景色没有人去欣赏、保护。移向龙泉道士家,将墨菊移栽到龙泉道士家中。 赏析:这首诗以墨菊为题,赞美墨菊的高贵品质。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把墨菊描绘得栩栩如生。首句点明墨菊是中国的特产,具有独特的魅力。次句写墨菊在雁来时节傲视严寒,不畏霜寒
秋葵 露华闪闪照秋林,谁把红芳暗博金。 白露不凋霜不剪,也知中有向阳心。 注释: - 秋天的树林里,露水闪烁着光芒,照在了秋林之上。是谁用红色的花朵来装扮这片金黄的世界? - 即使是在寒冷的霜冻中,秋葵也不凋零,即使在严冬也不会被冰霜所剪掉,这正表明它有一种向阳的心性。 赏析: 这首诗以秋葵为载体,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和积极的态度的赞美。诗中的“露华”“红芳”等意象
注释:庭院里的绿树已经长满了,但是芍药花还开得鲜艳。红艳的芍药花瓣在台阶上露珠闪烁,显得格外新鲜。谁能比得上娇美的芍药呢?就像天风吹落了卫夫人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春天里的芍药花,诗人用“绿阴庭院巳非春”来表现时间的变化,突出芍药的生命力;用“红药翻阶露朵新”来描写芍药的美丽,突出其娇美动人的姿态,以及“谁得似”的疑问,表达出诗人对芍药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以卫夫人比喻芍药
【注释】1.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诗人登上楼阁远眺湖上景色,写下了这组诗歌。五首诗分别是“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续)”、“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续完)”、“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续终)”、“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续终完)”。2.直北天高是帝都:北方的天空高而空旷,那里是京都所在地。3.想得征西貔虎士:想到征伐西疆的英勇战士,像虎豹一样凶猛强悍。4.玉门关外破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