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
【解析】 题干中要求“格式”,即要给诗句加上注释,这是考查诗歌内容的常见题型。解答此类题时,首先明确诗的体裁和作者,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本题属于五言律诗,作者是宋代诗人刘克庄。 小景 其二: 绿树阴阴覆野亭,绿波漾漾没沙汀。 短藜记得寻幽处,一路莺声酒半醒。 注释:①小景:指写景抒情的小诗。②荫:遮蔽。③汀:水中的土丘。④藜(lí):藜草,一种可食用的草本植物。⑤莺声:黄莺的叫声
注释:横笛图为卢宏景题 高耸的山峰在雨后显得更加挺拔,温暖的春风吹绿了半溪的浮萍。 我从来不认识世间的尘世烦忧,却把烦恼都输给了船头吹笛的人。 赏析: 首句“矗矗峰峦过雨新”,描绘了一幅雨后山峦苍翠的景象,峰峦挺拔、青翠欲滴,仿佛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更加清新脱俗。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峦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用“过雨新”形容其清新、生机勃勃的状态
解析: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诗句在前,译文在后。每句诗和对应的译文之间用注释来说明关键词的含义,以增强理解。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分析: 1. 红梅翠竹 - 这句描述的是一幅美丽的景象,可能是在描绘自然景色或者是某种艺术形象。"红梅"通常象征着美丽和坚韧,"翠竹"代表生机和高洁。 2. 罗浮仙子访湘君 - 此句描述了一位名叫罗浮的仙人去拜访湘君的情景。这里“罗浮”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山名
【注释】 湖:指西湖。同项宗彝:和同姓的项宗彝一起。蒋文伟:和蒋文伟一起。赋:作诗。 【赏析】 《春日同项宗彝蒋文伟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公元1204年春与好友项宗彝、蒋文伟游西湖时,即景吟咏的作品。这首诗以清新淡逸、隽永秀拔的笔墨,描绘了西湖春日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境和超脱物外的审美情趣。 首句“湖上韶光似酒浓”,用“韶光”比喻春天的光景,说西湖之春美如醇酒,给人以浓郁之感
诗句翻译: 淡淡春风作嫩晴,柳条金软未胜莺。 何人点破春溪色,载酒来寻白鹭盟。 注释: - 淡淡春:形容春风轻柔、温暖。 - 作嫩晴:描绘天空晴朗无云,阳光温和。 - 柳条金软:形容柳树的枝条柔软如金色。 - 未胜莺:莺鸟的声音比柳条的柔美更有魅力。 - 何人点破春溪色:询问是谁发现了春天的色彩。 - 载酒来寻白鹭盟:带着酒意去寻找与白鹭之间的约定。 赏析:
【注释】 ①鼓琴图:即《王羲之在山阴作》诗,为后人摹本。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诗人。②从伶:随从的乐官。③云汀:指游宴之地。④钟期:指古代传说中的知音者。⑤弹:弹琴。秋江白鹭:指听琴人。⑥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独”字起句,表明自己不向王门献艺,而是远离尘嚣,在山水间自得其乐;后两句写自己弹琴时的情景。 【译文】 我不去王门作陪臣随侍,独自斜靠在焦尾上坐着。
注释: 隔岸的山峰在经过雨水之后显得更加清新,桃花水暖碧水粼粼波光闪动。谁家小船闲来闲去,只载着春光不载人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小诗。首句写雨后山色之新;次句写桃花之艳;三句写船儿之闲;末句写船儿之载。全诗语言清丽,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芭蕉 翠叶怯春寒尚未高,玲珑石畔根牢稳。 晨光中记得新题句,露珠沾湿紫兔毫。 注释: 1. 翠叶:指芭蕉的叶子,颜色翠绿。 2. 怯:害怕,不自信。 3. 高:指生长得较高。 4. 玲珑石畔:指石头的旁边。 5. 托根:指植物的根部。 6. 晓来:早晨。 7. 紫兔毫:指用兔毛制成的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在春天的清晨,其翠绿色的叶子还略显羞涩,尚未长得很高。在石头的旁边
注释: 云溪一带清净无泥沙,门前是青山我家。 两天没有上山看花,东风把紫藤吹开。 译文: 云溪一带清净无泥沙,门对青山是我家。 两天没有上山看花,东风把紫藤吹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前两句“云溪一带净无沙,门对青山是我家。”形象地勾勒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后两句“两日不来亭子上,东风开过紫藤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里的“亭子”指的是家乡的某个地方
【注释】 “杏花”句:指杏树花开,花瓣像女子的眉毛。 “粉红”二句:形容杏花盛开时的颜色和香气。 “啼鸟”二句:描写春天的景象,鸟儿鸣叫,春天到来。 “隔窗”二句:形容女子被窗外传来的鸟叫声所吸引,起身梳妆打扮。 【赏析】 《杏花画眉》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通过描绘杏花、春色、啼鸟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人以“杏花画眉”为题,寓意着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