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内容和风格都极具特色。 让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徐君神宇和且清,翩翩浊世称达生。 - "徐君"可能是指某个人物或事件,但在这里没有具体说明。"神宇"可能指的是这个人的气度、风度或品格。"和且清"则形容他为人温和,性格清高。"翩翩"形容徐君举止优雅,不拘泥于世俗。"浊世称达生"则表示在浑浊的社会里,他能保持自己的清醒和追求。 2. 但持一杯蟹螯足
注释: 题画柳扇别许康侯:赠别许康侯的柳扇。 五月金陵道,行人画柳条。 五月时节,金陵(今南京)道路上,行人手持折扇,画柳树的枝条。 秋风来早晚,肠断白汀桥。 不知是早还是晚,使人肝肠寸断,魂绕梦萦,难以忘怀
诗句: 老去何辞嫌我真,疏帘元不隔红尘。 春山染出还如笑,莫为栖栖也笑人。 译文: 你年岁渐长,无需质疑自己的真诚,你的疏帘本就阻挡不了尘世的喧嚣。你笔下的春山仿佛被染上了笑意,不要因为过于关注外界的眼光而忽略了内心的喜悦。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居生活图景。首二句直接表达诗人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无奈与豁达,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自我的态度
王翘草虫册四首 其二 蟹 断苇寒潮里,菰蒋作稻粱。吴江枫落夜,公子已无肠。 注释:芦苇被寒潮割断,稻粱由菰叶制成;在吴江边,枫树落叶的夜晚,公子心已不再有情。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寒潮中芦苇和菰叶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概以及对公子情感变化的深刻描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人墨客的气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同时要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并附上赏析。考生要注意把握诗句中的重要信息,如重点字词的含义、句子的大意等。 本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除夕夜思乡之情。 第一联:“久客怀人百事慵,春归几日是残冬。”诗人长期在外漂泊,心情烦闷。每到春天来临之际,总是满怀惆怅和感伤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题画(题帕二绝) 其一 1. 清溪百叠远含风:描绘了一幅清澈的溪流,层层叠叠地延伸在远方,风吹过水面,带起阵阵涟漪。 2. 樵路渔源望欲通:描述了樵夫和小渔船的路径,他们希望看到远方的风景,仿佛与世隔绝般地渴望探索未知。 3. 一段乡愁何处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似乎无处安放。 4. 伤春无味夕阳中:描述了春天的伤感,以及在夕阳的映照下
译文:东庵的夜归人化作了霜月,寒林中。烟萝小路通往僧寮,谁冒着寒风独自寂寞。柏树满庭铺展着柳叶,月光明亮人影在空荡的长条。 - 注释: 1. 东庵:位于山间的小庵,环境宁静优美。2. 夜归作霜月:形容夜晚归来的人像霜月一样清冷。3. 烟萝一径入僧寮:烟萝小路通向僧寮,描绘出一种幽静、远离尘嚣的氛围。4. 谁冒寒风共寂寥:询问是谁在寒冷的风中独自寂静。5. 柏子满庭铺柳叶:柏树满庭院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友人即将告别之际所赠的一首诗。诗人以豪迈的气概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那种悲喜交加的心情以及对自己与友人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尊中有酒曾不留。” 樽中之酒,留连不尽,足见主人盛情;而座上宾朋,也似乎饮兴正浓,言笑风生。这两句从侧面表现主客欢娱的情景。 “囊中无钱能不忧。” 主人殷勤,宾朋欢笑,但客人却囊中羞涩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客路无媒类转逢:客居在外,没有依靠,如同迷路的人偶然遇到。 - 人间薄命是丹枫:人间的命运如同秋天的枫叶一样短暂。 - 胭脂纵似桃花色:胭脂(红色)虽然美丽,却难以抵挡春光的消逝。 - 难挽春光二月红:春天的美好时光,如二月的红花,难以挽回。 这首诗以“题画”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时光的易逝
【注释】 樽前:指饮酒的场合。古秦青:即秦娥,传说为舜帝时的音乐女官,善弹琴。传似韩娥:《列子》载,韩娥之歌,能使听者思慕而忘食。后因以“传似”指代美妙的歌喉。哀怨:悲切而哀伤。青冥:指天穹。 【赏析】 此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诗人在金陵与曹莘野相遇,曹莘野是当时著名的歌妓。他写了《西湖逢曹莘野二首》,其中第二首就是描写他在金陵与曹莘野相见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