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金陵道,行人画柳条。
秋风来早晚,肠断白汀桥。
注释:
题画柳扇别许康侯:赠别许康侯的柳扇。
五月金陵道,行人画柳条。
五月时节,金陵(今南京)道路上,行人手持折扇,画柳树的枝条。
秋风来早晚,肠断白汀桥。
不知是早还是晚,使人肝肠寸断,魂绕梦萦,难以忘怀。
五月金陵道,行人画柳条。
秋风来早晚,肠断白汀桥。
注释:
题画柳扇别许康侯:赠别许康侯的柳扇。
五月金陵道,行人画柳条。
五月时节,金陵(今南京)道路上,行人手持折扇,画柳树的枝条。
秋风来早晚,肠断白汀桥。
不知是早还是晚,使人肝肠寸断,魂绕梦萦,难以忘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全诗如下: 载伎重游王潭马砦岩 疏松历落映层台,绿字岩间覆锦苔。 谁扫青天屏障出,独摇红粉酒船来。 歌移滩下凉风入,诗借峰头暮雨催。 此日川光容易夕,相呼秉烛莫言回。 注释与赏析: 1. 载伎重游王潭马砦岩:载伎,意为载着美女或歌舞表演者;王潭、马砦岩都是地名,可能是指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
清明拜张二丈墓(同子柔作) 【原文】 去年寒食杏花新,扶杖犹同过北邻。 酒熟欲浇中圣客,花红来哭下泉人。 白杨但种看成柱,蒲柳虽存合作尘。 更有伤心无可道,空山一别六回春。 【注解】 - 去年寒食杏花新: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故称“去年寒食”。杏花盛开时为春日美景,此处指杏花初开。 - 扶杖犹同过北邻:扶杖行走,意指身体尚可支持。“犹同”表示仍然同行,与“北邻”即邻居一起走过此地。 -
以下是对《送春同子柔作二首 其二》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中酒闲眠日掩扉,弄寒窗雨故霏霏。 译文:我因喝醉了酒而闲散地躺在床上,日落时分才把门关上。窗外寒风细雨淅沥,如同纷飞的花瓣。 花怜经眼关情剧,游忆同心见面稀。 译文:花儿看到我眼中流露出的深情,都为之心动,但我却因为思念你而感到相见的机会很少。 江上一番仍节换,天涯何处不春归。 译文:江上的时节已换,春天已经回到了天涯海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驿路连吴近,乡音带越稀:驿站小路连接着吴地(今苏州一带),而乡音(方言)在这里已经变得稀少。 - 注释: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旅客歇脚的设施,此处“吴”指南方,特指江南地区;“越”指浙江绍兴以南地区,与“吴”相对。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驿路和乡音的变化
【注释】 江上:指江南。杨花,即柳絮。 覆:覆盖。白蘋,一种水草。 对君犹喜见残春:我仍然喜欢看到这春天的残景。 云山家在难乘兴:因为家乡在云山之中,难以乘兴远游。 风月闲来自怆神:因远离家乡,无以自娱,所以感到悲伤。 旁舍盘飧留客共:在别人的家里用饭。 向人怀抱好谁亲: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心事,但谁会理解我的心意呢? 山中只是空相忆,漫道天涯即比邻:只是在山里面思念着他们,说啊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行五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寄庄将军 僧榻书廊卧夕曛,兴来吟啸每过君。 梅残烛烬疏窗雨,雪冱香浓小閤云。 茶作松风先破睡,墨添山气待微醺。 自从一别莲花府,月下笳箫忆共闻。 注释: 1. 僧榻书廊卧夕曛:僧榻指的是僧人的床,书廊是指书房里的长廊。夕阳斜照,僧人在床上静卧沉思,沉浸在书卷之中。 2. 兴来吟啸每过君:兴致来了,常常吟咏啸呼,每次路过你这里
送春同子柔作二首 其一吟君诗送春归日,我正颠狂欲湿衣。 烛灭清歌高阁罢,酒醒疏雨小船归。 慵拈雪镜愁边照,判遣风花醉里飞。 预恐老添情转剧,明年春到兴先违。 注释:吟诵你的诗歌,将春天送走,我在那时正感到自己像要被春雨淋湿一样,非常兴奋。等到烛光熄灭、歌声停止,我才从高高的阁楼下来,回到小船上。醒来后,我喝着酒,听着细密的雨声,感觉心情愉悦。懒散地拿着雪花镜,在忧愁的边缘照见自己的倒影
【解析】 “故人不见岁将穷,临别风烟在眼中。” 这句诗意思是:与故人分别时,只见风中飘着淡淡的烟雾。 “岳院夜眠春涧雨,浦楼寒醉雪山风。”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岳院里度过一夜,听春涧的雨声;在浦楼中醉酒消愁,感受雪山的寒风。 “溪南邮使明朝发,江北来帆二月通。” 这句诗的意思是:明天有从溪南来的邮使出发,而江北的来船将在二月到达。 “廿载东桥歌酒伴,他乡残腊梦应同。” 这句诗的意思是
【赏析】 此诗首句“年去贫来不自由”是说诗人在年复一年地贫困下去,却仍然无法摆脱这种困境。次句“暗伤颜面向交游”,则是说诗人在内心深处感到忧伤,并对自己的容貌和行为感到羞耻。第三句“他乡且斗孤身健”,则是说诗人在异乡独自奋斗,虽然身体强壮但内心依然孤独。第四句“此日徒悬西壁愁”,则是指诗人此时只能空望着西面的墙壁,心中充满了忧愁。第五句“纸裹已空难爱惜”,则是指诗人已经将所有的纸张都用完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怅望吴阊百里余,故园兄弟日应疏。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怅望”意味着诗人在看到吴门时感到深深的惆怅。"吴阊"可能是指苏州的西门,而“故园兄弟”则指诗人的亲兄弟。“日应疏”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疏远。 2. 多年华鬓丝相似,三月春愁水不如。 - 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以及随之而来的变化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溪响到还散”的意思是:溪水潺潺的声音传到山里又散了。“溪响到还散”,既写听觉感受,也写了视觉感受,写出声音从远及近,又从近及远,最后声息无踪的迷离恍惚。“岚光聚复空”,意思是:山中的云雾聚而复散
注释:灵隐寺在山中,晚上回家的路是沙地。山的北面有松树,傍晚时多见。稻谷散发清香,明丽的露水沾湿树叶。溪边的雨打风摇,荷塘里荷花摇曳。 赏析:诗人夜归灵隐,一路所见所闻,令人心旷神怡。“桑路沙中尽”写归途所见之景象,道路两旁的沙滩已经没有多少了,暗示了诗人归家已近。“峰阴松杪多”则写山中景致,山中林木葱郁,山峰幽暗而松柏苍翠,给人一种宁静、清幽之感。“稻香明露叶,溪雨飐风荷”则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
绝句 远树春云白,晴洲落日香。 江南无限好,画出断君肠。 译文 远处的树上,春天的白云洁白如雪;江边的沙滩上,夕阳的余晖散发着香气。 江南的景色如此美丽,仿佛是一幅画卷;我不禁思念你,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远树春云白,晴洲落日香”运用了色彩和嗅觉两种感官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南春日的美丽景象。接着以“江南无限好”作为过渡,将视角拉回到诗人本人
《雨中晓发临安双溪道中作》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回首青山半入城:这句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山脚回望远处的青山,只见那一半被城市所吞没,展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之美。 2. 碧潭时傍碧岩萦:这里的“碧潭”指的是清澈的湖泊,而“碧岩”则是指周围的岩石。诗人描述着这碧绿的湖泊时而伴随着碧绿的山岩,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观。 3.
半似春还半似秋,此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季节变迁的感受。不成估舶不成游,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与理想状态之间差距的无奈和迷茫。幸无冰雪伤离思,暗示了尽管有离别之苦,但心中没有冰雪般冰冷的思念。且有云山遮客愁,意味着自然界的美景也成为了缓解忧愁的方式。远雁如尘飞水面,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可能象征着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乱帆疑叶下吴头,通过帆船的形态,引发人们对故乡或过往经历的回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登高望月时所感受到的怀旧之情。 第一句"十年曾宿焦山寺,浪急天寒少客行"讲述了作者十年前曾在焦山寺住宿,当时江水湍急,天气寒冷,作者作为一位游子行走在江湖上。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第二句"明日片帆仍远道,一时双眼复孤城"则描绘了第二天清晨,作者乘着小舟在远处的海上航行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写日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