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青山半入城,碧潭时傍碧岩萦。
烟中小寺开晴翠,树杪重泉带雨声。
饮马苕溪逢涨发,问人天目指云生。
试观万壑千岩里,何似山阴道上行。
《雨中晓发临安双溪道中作》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回首青山半入城:这句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山脚回望远处的青山,只见那一半被城市所吞没,展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之美。
碧潭时傍碧岩萦:这里的“碧潭”指的是清澈的湖泊,而“碧岩”则是指周围的岩石。诗人描述着这碧绿的湖泊时而伴随着碧绿的山岩,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观。
烟中小寺开晴翠:诗人继续描绘着山间的景色,烟雾缭绕之中有一座小寺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清新翠绿。这里的“烟”可能指的是云雾或薄雾,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树杪重泉带雨声:接着,诗人转向了更远处的景象,描述了树梢上重重叠叠的泉水带着雨滴的声音,给人以生动而细腻的感受。
饮马苕溪逢涨发:这里提到了“饮马”,意味着诗人可能在此地骑马饮水,同时“苕溪”指的是一条河流,当它因为上涨的水而变得更加湍急时,诗人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问人天目指云生:诗人继续他的旅程,来到了一个叫做“天目”的地方,并指着那里的云彩询问是否已经形成。这可能是他在寻找某个特定的景点或自然现象。
试观万壑千岩里,何似山阴道上行:最后两句,诗人回到了自己的主题,即对这次旅途的感受进行总结。他试图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试观万壑千岩里,何似山阴道上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观察这些山谷和岩壁,我不禁想起了山阴道(一条古代著名的山水游览路线)上的风光,相比之下,这里的景色似乎更加迷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他通过对比山阴道的美景和自己眼前的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辛弃疾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