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前犹见古秦青,传似韩娥旧典型。
千载伤心事何限,长流哀怨入青冥。

【注释】

樽前:指饮酒的场合。古秦青:即秦娥,传说为舜帝时的音乐女官,善弹琴。传似韩娥:《列子》载,韩娥之歌,能使听者思慕而忘食。后因以“传似”指代美妙的歌喉。哀怨:悲切而哀伤。青冥:指天穹。

【赏析】

此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诗人在金陵与曹莘野相遇,曹莘野是当时著名的歌妓。他写了《西湖逢曹莘野二首》,其中第二首就是描写他在金陵与曹莘野相见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宴会上见到曹莘野的情景。“樽前犹见古秦青,传似韩娥旧典型。”酒宴上仍然能见到当年秦娥般的歌女;她的歌声好像还像当年韩娥一样,令人心醉神迷。这里的“传似”二字用意深刻。韩娥的歌声曾使听者为之流涕,曹莘野歌唱时,也定会唤起听众同样强烈的感情。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把曹莘野的歌声和韩娥的歌声相比,既写出了曹莘野歌艺的高超,又突出了诗人对曹莘野歌声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三、四句进一步描绘曹莘野歌声的美好形象。“千载伤心事何限,长流哀怨入青冥。”“伤心事”是指那千载流传下来的悲惨动人的故事,“哀怨”是指那悠扬不绝的悲怆歌声。这两句是说,这些故事和歌声将永远流传下去,它们像长河一般源远流长,流入天空,进入青天白云之中。这里诗人用了两个“长”字来形容歌声和故事的长久不衰,表现了作者对曹莘野歌声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写曹莘野的歌声之美,歌颂了她的艺术才华。诗中没有直接赞美,而是通过对歌声的描写来赞美她,这是诗歌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