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燧
【注释】 双峰径转石林苍:指北高峰的双峰之间,有石林。径,小路。苍,苍翠。 携客扪萝宿上方:带着客人攀着青藤,住宿在高处的寺舍中。扪萝,攀缘树枝。上方,指高处的寺院。 涧饮断虹明积翠:山涧中的溪流,像断了的彩虹一样明亮;周围的翠绿山峦,映衬着山涧的流水,如同一片片的积翠。断虹,指山涧中飞逝的彩虹。 湖飞片雨乱斜阳:湖水中的飞花片片,扰乱了斜射的夕阳余光。 东来岛屿吞江郭:从东面来的岛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登高望月时所感受到的怀旧之情。 第一句"十年曾宿焦山寺,浪急天寒少客行"讲述了作者十年前曾在焦山寺住宿,当时江水湍急,天气寒冷,作者作为一位游子行走在江湖上。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第二句"明日片帆仍远道,一时双眼复孤城"则描绘了第二天清晨,作者乘着小舟在远处的海上航行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写日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郊游归答朱丈见讯次韵青鞋白发好禁春,乘兴时为独往人。 江上梅花残雪后,竹间茅屋腊醅新。 风林待月闲眠晚,野墅烧灯中酒频。 归卧空床把诗卷,经旬出饮一伤神。 译文: 我穿着青鞋,留着白发,春天来了,我不禁感到害怕。因为我知道春天是容易让人产生青春的幻想的。 我在江上看到了盛开的梅花,它们在雪后显得更加美丽。而竹子和茅屋之间,还有一杯刚酿造好的酒。 夜晚来临,我在树林中等待月亮,然后悠闲地睡去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溪响到还散”的意思是:溪水潺潺的声音传到山里又散了。“溪响到还散”,既写听觉感受,也写了视觉感受,写出声音从远及近,又从近及远,最后声息无踪的迷离恍惚。“岚光聚复空”,意思是:山中的云雾聚而复散
注释: 1. 江夜雨浪浪:夜晚的江面上,雨水淅沥沥地下着,波浪一片接一片。浪浪,形容波涛连绵不绝的样子。 2. 春风难禁当:春风难以抵挡。当,抵挡、阻止的意思。 3. 匡庐云雾里:在庐山的云气缭绕之中。匡庐,指庐山。 4. 半月到浔阳:月亮半圆的时候,已经到了浔阳县。浔阳县,今江西修水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夜雨中的江景图,通过对雨水、江风、云雾
【注释】 甘宁庙:相传是三国时代吴国名将甘宁的祠庙,故址在今安徽当涂东北的丹阳镇。古树:指祠堂前的柏树。神鸦:指祠堂前的乌鸦。回经卷雪楼:意谓经书堆满积雪的阁楼。“回”是“堆”的意思。雪:喻指雪白的经书。卷:收藏。雪楼,指藏书楼或佛阁。神鸦啼不去:乌鸦因惊飞而不敢鸣叫。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甘宁庙前所作。词人追忆了当年自己泊舟时的情景。 首句点出地点和时间,“甘宁庙”,表明作者在庙前
绝句 远树春云白,晴洲落日香。 江南无限好,画出断君肠。 译文 远处的树上,春天的白云洁白如雪;江边的沙滩上,夕阳的余晖散发着香气。 江南的景色如此美丽,仿佛是一幅画卷;我不禁思念你,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远树春云白,晴洲落日香”运用了色彩和嗅觉两种感官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南春日的美丽景象。接着以“江南无限好”作为过渡,将视角拉回到诗人本人
王翘《草虫册四首·其三》是一首描绘秋日蝉声的作品,通过对秋云、高柳和蝉声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日图景。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秋云摇曳时”:描述秋天的云彩随风摇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残声在高柳”:蝉的鸣叫声回荡在高高的柳树上,形成一种悠长的回声。 - “谁传冷风姿”:暗示这种清冷而孤傲的气质,可能只有像承蜩(用细长的工具接住蝉)这样的高手才能理解与传递。 -
注释:灵隐寺在山中,晚上回家的路是沙地。山的北面有松树,傍晚时多见。稻谷散发清香,明丽的露水沾湿树叶。溪边的雨打风摇,荷塘里荷花摇曳。 赏析:诗人夜归灵隐,一路所见所闻,令人心旷神怡。“桑路沙中尽”写归途所见之景象,道路两旁的沙滩已经没有多少了,暗示了诗人归家已近。“峰阴松杪多”则写山中景致,山中林木葱郁,山峰幽暗而松柏苍翠,给人一种宁静、清幽之感。“稻香明露叶,溪雨飐风荷”则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
注释: 题画柳扇别许康侯:赠别许康侯的柳扇。 五月金陵道,行人画柳条。 五月时节,金陵(今南京)道路上,行人手持折扇,画柳树的枝条。 秋风来早晚,肠断白汀桥。 不知是早还是晚,使人肝肠寸断,魂绕梦萦,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