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燧
【注释】 自:自从。君去少经过:您离开我这么久了,很少回来过。霖雨柴门有啸歌:在下雨的傍晚,柴门外传来了啸声。怀袖尺书三岁在:怀念着你的信,从我手里一直保存着已经三年。江关萧瑟暮年多:在江边关口的时候,秋天总是显得特别萧瑟。过淮落木空明月:越过淮河时,看到满树的落木,只有一轮明月在天空中照耀。到海青山祇白波:到了海边,看到青山只是白色的波浪。闻道儿郎转聪慧,比来樽酒兴如何
张鲁生遣马迎过郊居话别 昨夜南桥有报书,侵晨骑马过郊居。 江村月出风阴后,花木凉生宿雨余。 新句意多难较稳,故人情在亦从疏。 清秋不浅茅斋兴,摇荡浮云信所如。 注释: ①南桥:泛指桥梁。 ②清秋:秋天的早晨。 ③茅斋:简陋的房子,这里指作者的住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昨晚接到了消息,清晨骑马去郊外与友人相会。次联写到了郊居,诗人在月光下骑马经过,感受着凉爽的天气和湿润的景色
十月二日亲朋拿舟追饯,有同至昆山者。时溪父卧病寺中 【注释】十月:指农历九月,古人以干支纪年,九月为戌月。亲朋:这里指的是朋友和亲人。拿舟:拿着船桨划船。追饯:即“饯”,是古代一种宴饮的仪式,在这里是指送别。有同至昆山者:意思是说有和我一同去到昆山的人。时溪父:此时溪父,即此时溪父卧病在寺中。卧病:躺着生病。寺中:指寺庙之中。 【译文】: 十月的二日,亲朋好友拿起船来为我饯行
下面是对《七夕怀平仲扬州》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诗句释义 1. 江边一别两悠悠:在江边分别后,两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彼此思念。 2. 湖上想思且滞留:作者在湖上思考着与平仲的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 千里星河同此夜:尽管相隔千里,但此时此刻的星空却让两人感受到了相同的情感。 4. 廿桥明月自三秋:明月挂在二十桥头,照亮了三个春秋。 5. 无由结伴还乡国:由于各种原因
【诗句解读】 首联“湖头城角雨如麻,宿酒残歌夜斗茶。”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景色和作者在杭州的生活状态。诗人在杭州西湖的湖畔,夜晚时分,与友人相聚品茗,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里的“湖头城角”指的是杭州西湖的周边地区,“宿酒残歌夜斗茶”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享受。 颔联“自笑经过无此客,欲寻好事更谁家。”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境遇的一种感慨。他自嘲地说,自己虽然经历过许多地方
译文: 病中送别李茂修,兼怀他的《和人诗》 江枫落尽才相见,欲雪前林又别离。 多病之人难饮酒,独行归路倍思亲。 家中远望添愁绪,故友逢春问鬓丝。 身世飘零何处定,楚云淮水各凄其。 注释: 1. 江枫落后见君迟:指江边的枫树已经凋零,见到李茂修的时间较晚。 2. 欲雪前林又别时:形容景色萧瑟,仿佛连树林中的雪花都显得格外凄清,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氛围。 3. 多病酒杯难共醉:因病而身体不适
过唐正叔郊居漫题索和小塘潮落碧氤氲,画舫青丝系绿筠。 野老襟期同夜雨,故人诗态似春云。 忘形饮痛披衣惯,捉鼻歌轻拥被闻。 如此风流俱合写,不吟举白便浮君。 注释 小塘:指池塘。 氤氲:形容烟雾、云雾缭绕的样子。 画舫(fǎng):船名。 青丝:青丝线。这里指用青丝线做的绳子。 筠:竹的一种。 襟期:情志。 举白:指《诗经》中的《卷阿》、《湛露》等篇。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
《雨中晓发临安双溪道中作》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回首青山半入城:这句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山脚回望远处的青山,只见那一半被城市所吞没,展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之美。 2. 碧潭时傍碧岩萦:这里的“碧潭”指的是清澈的湖泊,而“碧岩”则是指周围的岩石。诗人描述着这碧绿的湖泊时而伴随着碧绿的山岩,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观。 3.
半似春还半似秋,此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季节变迁的感受。不成估舶不成游,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与理想状态之间差距的无奈和迷茫。幸无冰雪伤离思,暗示了尽管有离别之苦,但心中没有冰雪般冰冷的思念。且有云山遮客愁,意味着自然界的美景也成为了缓解忧愁的方式。远雁如尘飞水面,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可能象征着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乱帆疑叶下吴头,通过帆船的形态,引发人们对故乡或过往经历的回忆
正月四日张次公先生过遇琴馆留宿对雪即事 注释:野翁(指我)仍爱贫居的简陋之家,柴门一开,暮鸦就飞来。柏叶细斟元日的酒器,松萝频泼小春的茶水。重重阴雨洒落花檐,淅沥无风径中竹影斜斜。破榻尚可住十天,墙头浊酒未需赊账。 赏析:此诗为诗人与友人张次公在正月四日相遇于琴馆时所作。诗人自谦地表示,虽然自己身处简陋的居所,但内心依然珍视这一份清贫。他们一起欣赏着雪景,诗人以“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