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以下是对端州杂诗其七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圣朝新政惜繁缨,主爵升沉迥未平 - 圣朝新政惜繁缨:表达了对朝廷新政策的重视,珍惜其中的细节和变化。“繁缨”可能指复杂的政治或行政问题,而“新政”则显示了对当前治理方式的关注和评价。 - 主爵升沈迥未平:描述了官员任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爵”可能是指负责官职任命的部门
诗句释义: 谏垣疏上争资格,阙下喧腾拥玉珂。 - 谏垣: 谏议院的别称,古代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之一,负责对国家大事提出建议和批评。 - 疏上: 将奏章或意见提交给皇帝或有关部门审批。 - 争资格: 争夺官职、地位等。 - 阙下: 指皇宫,皇宫之下,皇帝居住的地方。 - 喧腾: 形容声音大,热闹非凡。 - 拥玉珂: 手持玉制的马鞭,象征地位尊贵或有权势。 郎署有才能对策,圣朝无地可开科。 -
``` 堵相临边未建勋,梧州矫诏册滇云。 便宜本自朝廷赐,封事无难咫尺闻。 谋启贼臣凭假借,使烦属国重纷纭! 即今庙议何时决,圣主殷忧孰与分? 注释: - 端州杂诗又十一首·其十:指明代诗人钱澄之的《端州杂诗》中的第十首作品。 - 堵相临边:形容地理位置相邻,但没有建立功勋或功绩。 - 梧州矫诏册滇云:在梧州地区,有人伪造诏书册封云南的地方势力。 - 便宜:便利、方便的意思
诗句:元戎仗钺已专征,约法南人禁举兵。 译文:将军已经掌握权力,开始专门征伐,禁止南方人再起兵反抗。 注释:元戎,指将军;仗钺,持权杖,象征权力;专征,指专门征伐;约法,制定法律;南人,指南方的人民;禁举兵,禁止起兵反抗。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钱澄之对明朝末年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忧虑。他认为将军已经掌握了权力,开始专门征伐,禁止南方人再起兵反抗。他希望朝廷能够制定法律,制止南人的起兵行为
注释: 中丞本意领中枢,诏抚忠贞拜命趋。 祗虑兵烽穷岭峤,何图使节丧萑苻! 驰驱未遂还朝志,沟渎轻捐报主躯! 纵使宦途多异议,无端阴计岂宜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任职期间的杂诗,其中第六首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忠诚的坚守。 中丞本意领中枢,诏抚忠贞拜命趋。 这句诗描述了中丞原本的意图就是领导中枢工作,他接到皇帝的命令后,立即前往接受任命。 祗虑兵烽穷岭峤,何图使节丧萑苻!
【注释】: 輀:古代一种有轮的交通工具,这里指马。回震海隅:回荡在海边边陲。 追封:追赠。宁夏:即明朝的宁夏卫,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藩王庆吊朝仪定:藩王参加朝廷祭祀仪式。庆吊:慰问吊唁。朝仪:朝礼、朝谒等礼节。 郡吏逢迎礼数殊:郡守和县令等官吏,为了巴结权贵,往往特别奉承。逢迎:迎合,逢时。礼数:礼仪,规矩。殊:不同。 鬼马烟销遗宝镫:指马匹被烧死,留下宝灯。鬼马:比喻骏马。
过三水驿即事有感(己丑) 三水城南野草衰,昔年此地斗王师。 可怜铁骑长驱日,正是戈船苦战时! 驿吏夜闻摩剑战,海天阴见列旌旗。 中丞、刺史同舟死,不死胡尘死更悲! 注释: - 三水城,位于今安徽省庐江县境内,古称安丰城。 - 野草衰,形容昔日战场的荒芜与凄凉。 - 斗王师,表示当年这里曾发生激烈的战斗。 - 铁骑长驱日,指铁甲骑兵迅速前进的景象。 - 戈船苦战时,形容战争的艰辛和残酷。 -
诗句原文: 督师失势在苍梧,败后犹防列镇图。 赤地魂销千里恨,沧江客散一舟孤! 注释解释: - 督师失势在苍梧:指的是督师失去了权势,被贬到苍梧这个地方。 - 败后犹防列镇图:即使在失败之后,他还担心着其他诸侯王的叛乱计划。 - 赤地魂销千里恨:形容大地荒芜的景象,使人心感到无比的悲痛和失落。 - 沧江客散一舟孤:形容自己像一只孤舟一样漂泊在沧江上,没有依靠。 赏析:
【注释】 1. 宪幕:指御史台。林树本曾担任过御史,故称“宪幕”。 2. 比邻:近邻,接近的人。 3. 黯伤神:悲伤得心都碎了。 4. 趋朝有诏敦元老:意思是说,皇上有诏书敦请元老重臣出来任职。 5. 抗疏分班出小臣:意思是说,皇帝有诏书分派群臣,让一些地位低微的大臣出仕。 6. 政本岂应容失节:意思是说,政治的根本难道容许人做出丧失气节的事? 7. 幕僚借此欲抽身:意思是说
【赏析】 毛滂是南宋初著名诗人,其诗以写景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这首诗作于公元1109年(宋光宗绍熙元年)正月,诗人送其好友毛恭则出使鄂国(今湖北武昌)。当时作者任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兼知临安府,毛恭则是朝廷派往鄂州去监军的军事代表。 首联“敕书使节下青霄,揽辔春城驿路遥。”写送别时的环境和气氛。毛滂在鄂州设驿舍,与毛恭则相会,并作送别诗。这时正值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