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使客投闲卧海滨,轓车相过半交亲。 故乡归去衣皆绣,南粤游回橐不贫。 受职莫忘明主赐,衔恩况是历朝身! 汉廷吏道兼文武,岂畏兜鍪势逼人! 注释与赏析 使客投闲卧海滨 - 注释:指使节或官员在空闲时到海边休息。 - 赏析: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轓车相过半交亲 - 注释:轓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往来不断,意味着人际关系紧密。 - 赏析
广州杂诗其四(己丑) 岭南财赋罄徵求,使者还劳费括搜。 仗节仍称周内史,鬻钱祗给粤诸侯。 门前桃李谁为主,海底珊瑚已尽收。 骑马健儿能荐士,上供曾否到端州? 注释与译文: 《广州杂诗其四(己丑)》是明代诗人钱澄之的作品。全诗以咏叹岭南的财赋为主题,表达了对当地经济状况的担忧与批评。诗中通过描述岭南的繁荣景象和现实的反差,反映了诗人对地方官员贪腐行为的不满。 1. 岭南财赋罄徵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第一联:红旗影飐角声喧,南海牙高留后尊。 - 诗句解释:红旗在风中飘扬,伴随着角声喧嚣,显示出某种紧张或盛大的气氛;“南海牙高留后尊”则表明有重要人物的存在和尊敬。 - 关键词注释:红旗、角声、南海、牙高、留后尊 2. 第二联:秋至将骄谁出岭,日高人沸一开门。 - 诗句解释:随着秋季的到来,可能会有人需要离开岭南地区,而当太阳升至最高点时,人们会打开门迎接阳光
【注释】 崧台:指羊城,即今广州。历岁:经过一年。沉浮:经历。老友:老朋友。羊石:指羊城古称“羊石”。牡蛎墙:指城墙上覆盖着牡蛎的土墙。市:市场。维舟:系住船只。驾风海舶:驾着海舶。东岛:指海岛。蛮商:南方少数民族的商人。官最冷:官职最高。与君:对友人的敬称。耐可:能过得去、能忍受。度清秋:过一个宁静的秋天。 【译文】 经过一年,羊城历经沉浮,老朋友邀请我同他游览。 牡蛎墙很高,知道接近市场
“寸磔常山痛未休,当时成败总难谋!”:这两句诗描绘了对忠臣的深深悲痛和无奈。"寸磔常山痛未休"意指在忠诚和信仰面前,哪怕受到再多的痛苦与折磨也难以消除其心中的愤怒与悲伤;"当时成败总难谋"则表达了对于当时局势的无力感,无论个人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和控制。 “出师不战身空死,报国无能志已酬。”: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出师不战身空死"意味着即使不通过战斗也能导致士兵的死亡
广州杂诗 其三 (己丑) 宝丰出镇许分疆,祖饯幢麾拥道长。 鬻爵颇疑藩吏贱,输钱为助岭军装。 悬知节钺轻难制,即恐关门弃不防! 巡海归来薛刺史,量移同去色凄凉! 注释: 1. 宝丰出镇许分疆:宝丰出京镇守许地,划分边疆。 2. 祖饯幢麾拥道长:在道旁为饯送宝丰,用幢麾为他送行。 3. 鬻爵颇疑藩吏贱:卖官爵时,有人怀疑藩镇官吏的地位低下。 4. 输钱为助岭军装:出资帮助岭南的军装。 5.
【注释】 ①吊忠诗:哀悼忠诚之臣的诗歌。②己丑:指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③都门:京城。④太史雄:指太史令杨万里,当时任京口(今江苏镇江)通判。⑤书生:指杨万里本人。⑥南兵: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⑦西幸:指宋孝宗赵昚因金军入侵而仓皇逃往建康(今南京)。⑧正:确实、的确。⑨肘腋奸阴:指宫廷中的奸臣小人。⑩虏:对异族侵略者的蔑称。⑪晋乃公:指杨万里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少保”
杨帅风闻已就刑,天隅此日识朝廷。 汉家有法宜明正,都尉阴谋似不经! 诸将强梁谋益狡,异时仓卒诏谁听? 南阳问罪功非细,即恐萧墙祸未宁! 注释: 1. 杨帅:指明朝的杨宪,他在任期间因触犯权贵而被诬陷谋反,最终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使得朝堂上对法律和公正产生了质疑。 2. 风闻:这里指的是杨宪被判决的消息已经广泛传播,人们对他的死感到震惊和不满。 3. 天隅:指朝廷
【注】己丑:即元和五年。 【赏析】此诗为《吊忠臣诗》之五,写唐宪宗时期李愬平蔡州、讨伐淮西贼军时发生的“神功军变”。李愬是平定淮西的功臣,后因宦官陈王廷等忌妒诬陷,被贬为壁州刺史。这首诗就是作者吊李愬的诗作。全篇以吊古伤今之情抒写,表达了诗人对李愬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以及对朝廷中奸佞小人的愤慨。 开头两句,点题“吊忠”,指出忠臣李愬在朝廷中受到奸臣排挤而遭贬谪之事。“乱来死事几人传”
【赏析】 《吊忠诗 其三》是明末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英雄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他们忠诚不屈精神的赞扬。 首句“端水龙兴此抗衡”,意为端水龙王兴起,与龙兴之地形成对抗。这里的“端水”指的是广东端州(今肇庆市),而“龙兴之地”则暗指了历史上的南明政权。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英雄的崇敬之情。 次句“两贤竟死粤东城”,意为两位英雄在广东东城战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