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端州杂诗 其十四》赏析 诗意 《端州杂诗 其十四》是明末清初诗人钱澄之所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故人忧国图君之情的关切,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 译文 故人须鬓已非初,忧国图君志未舒。 名动宫庭宜早避,官兼清要岂长居! 也知宦热心原冷,莫使交亲迹渐疏! 同是布衣君最遇,从容膴仕意何如? 注释 - 故人:旧友,老朋友。 - 须鬓:指年龄和头发,表示人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春王朔未出关门 喜见滇南使叩阍 请附心知天命在,乞封名仰圣朝尊! 汉家故事须廷议,明主权宜有特恩。 史记功臣多赐姓,何难破例与称藩! 注释 - 春王朔:诗人自称或代表的一方,可能是明朝初期或其早期官员。 - 未出关门:暗示尚未完全控制边疆或战事未结束。 - 喜见滇南使:见到来自云南边境(滇南)的使者,可能带来重要消息或请求。 - 叩阍:古时官员通过宫门上书皇帝
诗句原文:堵公亦是济艰材,曾抚荆南万马回。 译文:堵住江口的将军也是一位有能力帮助国家渡过困难的人,他曾经成功安抚过荆州的民众,让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 注释:堵公,指堵住江口的将军;济艰材,有能力帮助国家渡过困难的人;曾抚荆南万马回,成功安抚过荆州的民众,让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堵住江口的将军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称赞堵公是一位有能力帮助国家渡过困难的人
注释: 1. 主恩浩荡等闲叨:主恩浩荡,我等平民百姓轻易就得到。2. 谬厕儒冠拜赭袍:荒谬地穿着儒士的服饰,却被授予了官印。3. 藩吏几人瞻北阙:藩国官吏有几个人在朝见皇帝?4. 朝班此日重西曹:朝廷的班列中这一天特别重视西曹。5. 乘时反正功非细:趁着时机改正错误,功劳不小。6. 破格酬勋爵太高:打破常规,给予高官厚禄。7. 发鬓莫矜臣节苦:不要因为自己的头发变白而感到羞耻
诗句释义 1 “相公再出辅吾君”:指的是某位宰相再次被朝廷任命为首相,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宰相再次出任的期待和赞美。 2. “捧诏趋朝亦太勤”:描述的是该宰相为了辅助君王而频繁前往朝廷,这可能意味着该宰相工作过于劳累或过于频繁,但此处更侧重于表达其忠诚和勤勉。 3. “老子未惭「长乐」号”:这里的“老子”可能指代诗人自身,暗示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感到自满或满足
诗句释义:忠贞部曲驻施州,跃马争衡堵相谋。江上势方成破竹,穴中斗忽起诸侯! 译文:忠诚的部下驻扎在施州,骑马争夺,相互谋划。江面上形势正像破竹一样,洞穴里争斗忽然而起,诸侯们纷纷出现!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战争的激烈场面。诗中“忠贞部曲”和“跃马争衡堵相谋”展现了军队的忠诚与勇猛,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江上势方成破竹
霜严宪府凛难攀,大谏风裁更领班。便殿连朝求召对,敕书昨夜又封还。 朝廷纵小名犹在,方镇徒强主未孱。 底事髯公辞太戆,五千铁骑动龙颜! 诗句解析与赏析 霜严宪府凛难攀 这句诗通过描述霜严和宪府的严寒景象来比喻严峻的政治环境和艰难的仕途。"霜严"象征着严酷的现实和严峻的政治氛围,而“宪府”则指代政府机构,暗示了诗人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充满了挑战。“凛”表达了一种难以攀登的困难感。
诗意解读:端州杂诗又十一首其五(己丑),这首诗是明朝末年诗人钱澄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 诗句原文: 浔州节帅最卑庸,遭际同膺大国封。 坐拥旌旄凭跋扈,檄徵兵马正从容。 中朝名爵真疑滥,蛮地徵求岂胜供! 柳庆抚军新遇害,司刑无计问渠凶! 2. 译文解析: - 浔州节帅最卑庸:描绘了浔州节帅的卑微地位和他的困境。 - 遭际同膺大国封:表达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承担国家重任。 -
荣名虚冒乱离间,变后除书尽可删! 宫尹滥凭供俸窃,新恩屈就侍郎班。 为要使节频颁诏,漫假旌麾岂出关! 故乡可听锦衣还? 注释 1. 荣名:名声,荣耀的名声。 2. 虚冒:虚假地获得。 3. 变后:指政局变动之后,这里可能指清军进入广东。 4. 除书:任命诏书。 5. 宫尹:古代宫廷中的高官。 6. 滥凭:随意凭借。 7. 供俸:供给俸禄(薪水)。 8. 新恩:新近获得的恩惠或恩准。 9.
这首诗是诗人王守仁的作品,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朝政的看法和对元勋的敬重之情。 首句“给事趋朝袖草雄”,意思是说给事中在朝廷上忙碌,准备着各种文件。这里的“袖”指的是携带,“草雄”则是指整理资料。这句诗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忙碌景象。 第二句“更生笔削果虚公”,意思是说更加生在笔削方面的工作确实没有虚名。这里的“更生”是作者自号,“虚公”则是对更加生的一种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