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承举
【注释】 辞:离开,告别。 汤希达周叔谨:浙江人名,作者的朋友。 菱湖:在浙江湖州府城内。 柳岸:指湖边柳树成行的地方。水禽:水中的鸟。 野鹤沙凫:野鹤、沙鸭。 恨不齐:指它们叫声没有协调一致。 篷窗:船上的窗户。 过塘西:从湖的东面经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浙江时写给朋友的。诗中描写了离别之际湖上景色和心情:湖上的鸥鹭,水边的芦苇,船窗外的晴雨变化,都在诗人笔下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
【注释】: 送蓟门客二首 其二 秋晚辞家到及春,江山如旧客愁新。 多情最是随阳雁,年去年来解送人。 赏析: 《送蓟门客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是第二首。第一首写自己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是写蓟门之客远行时的惆怅之情。 “秋晚辞家到及春,江山如旧客愁新。”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傍晚才离开家去,等到春天到来时,江山依旧如旧,而我却感到新的忧愁。这里的“辞家”指离别家乡,“及春”指来到春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重点字词有: (1)青藜:古时指星名,即北斗星。 (2)东风袅袅垫巾斜:“袅袅”形容风的样子,“垫巾斜”是说诗人披着的围巾随风飘扬,斜挂在头上。 (3)吟情:指作者在欣赏风景之余所作的诗情画意。 赏析:全诗以景写情。第一句写诗人扶得青藜到水涯,第二句写东风袅袅垫巾斜,两句都是写景,但第二句的东风袅袅垫巾斜更具体地写出了春风拂面的景色
四月十日过东山小庄漫兴 其一 林深树杪挂藤花,石径初来路觉赊。 割尽黄云农未了,枣桑阴里斗栽瓜。 注释:在深深的树林里,树上挂着像花一样的藤蔓。我踏着新开辟的石径来到这荒凉的地方,觉得道路非常曲折遥远。我努力地砍去那些挡住去路的黄云,但农民们还没有收割完。枣树下和桑树下都种上了瓜,互相比赛谁种的瓜更好。赏析: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画面。诗中通过“挂”、“觉”
注释: 楚江西去,乱峰青翠,江水向东流。日暮时分,风起,折柳亭边。我在此与友人共酌,听瑶瑟之声,尊前一曲,仿佛有湘灵在演奏。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乱峰青山的楚江胜景图。第二句写时间、环境,点明时已傍晚。第三四句则通过“折柳亭”这一典型意象,抒发离别情绪。诗人在亭中把酒言欢,聆听瑶瑟之声,仿佛听到湘灵在演奏,这既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
注释: 竹上白头 竹上的白色斑点,就像人的头发一样斑白。 碧霄云路几升沉 在天空中飞行的云朵,经历了多次的升降变化。 楚楚毛衣太古音 穿着一件古老的衣服,就像古代的声音一样悠扬。 自笑白头无伎俩 自己嘲笑自己年岁已高,却没有能力施展技巧。 坚持一节老山林 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志向,就像山林中的树木一样坚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竹子、云朵、老林等自然景物
注释:秋天已深,我又送别了蓟门的客人。树林上的树木涂满霜,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正酣。 千里之外,思念家乡的人,因为远行而感到悲伤。夜晚的星星斗转南天,我常常怀念家乡。 赏析:此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和思乡之情的深深感慨。首句写秋深时节,诗人又送别了蓟门的客人。"秋深"点明了时间,"又"字表示这是第三次送客。次句描写了送客时的情景:树林上的树木涂满霜,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正酣
【注释】 东山: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 茅茨:茅屋,这里指农家简陋的草屋。 喔喔:鸡叫的声音。 轴声:轧轧声,打麦时的声音。 飞过:形容黄莺飞翔迅速。 阴:树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初夏早晨的情景。前两句写农家早起劳动的景象;第三、四句写农忙时节的繁忙气氛。全诗清新自然,质朴平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诗句意思,注意语言表达的简练与连贯。“君思”即“你想念我”;“诗成”指“你写成了诗”;“海门”指“海边的门户”,这里泛指海边;“三百里”指“三百里的海面”。这两句意思是:山中酿好美酒想你的相思,雪地里写成了思念你的诗寄给你。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注释】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戛玉:敲击玉石。莹彻:清澈透明。喷珠:形容水花喷射的壮观景象。人烟隔尘海:指人世间的尘世与世俗。翠萝:指青翠茂盛的山藤或植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水间徜徉的心境。首句“铿锵戛玉能清耳”,描绘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耳目一新;次句“莹彻喷珠可濯心”,则描绘出晶莹剔透的水珠,可以洗涤心灵的污秽和尘埃。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和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