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承举
湘江风雨画竹 云深兰露泣双鬟,獭髓流香翠点斑。 一望苍烟三万里,不知何处九疑山。 注释: 1. 云深兰露泣双鬟:云雾缭绕,兰花上露水滴滴落在鬟发上,仿佛在哭泣。 2. 獭髓流香翠点斑:像獭(一种水獭)的骨髓一样流淌出香气,翠绿色的斑点点缀在毛发上。 3. 一望苍烟三万里:远远望去,一片苍茫的烟雾延伸三万里。 4. 不知何处九疑山:我找不到哪里是九疑山。 赏析:
【注】 墨芙蓉:用墨汁画的荷花。芙蓉:荷花的美称。 紫毫濡染墨淋漓,木末孤搴诵楚辞。 蘸上浓黑的笔尖,沾满墨水,在纸面上画出了一朵荷花。 【译文】 墨汁濡染着宣纸,写出了荷花的倩影。 笔锋蘸上浓黑的墨水,在纸上挥洒出一朵朵荷花来。 【赏析】 此诗为写景抒情诗,诗人以“墨芙蓉”作比,描绘出一幅水墨画。首句“紫毫濡染墨淋漓”,是说用浓重的墨水在纸上画荷花,笔力饱满,色彩浓重,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
注释: 水仙花:水仙花盛开时,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在古代诗歌中,水仙花常被用来象征纯洁、高雅的品格。 两娥湘浦倚秋清,九处峰峦九系情。 注释:这里的“两娥”指的是两位美丽的女子,湘浦则是湘江之滨,秋天的景色显得更加清冷。这里的山峰连绵不绝,就像两条娥带上系着情感一样。 玉露半空明月冷,西风吹落佩环声。 注释:玉露象征着清新的早晨,半空中飘浮着明月,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西风轻轻吹过
【注释】 题扇:题写在扇子上的诗。希仁:即杨希仁,字希声,北宋诗人、画家,有《清河集》。莎暖:细草的微温。紫荆花:又名木槿,是春天开花的一种花卉。 【译文】 雪后天晴,草地回暖,刚刚离家。北去的路上,频频回首,看见天空中雁影斜阳。 回首江南,春意渐老,东风开到紫荆花盛开。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当时王禹偁任知永兴军,与苏轼相会。苏轼曾以诗赠王希仁:“君家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注】 潇湘:地名,湖南的别称。 系:船拴。 短篷:小帆船。 惊雷:指春雷。报:传递消息。 灵根:指竹木的幼芽。长箨(tuò)龙:形容竹木迅速成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潇湘地区所见的春天的景色。 第一句“画竹为汤宗器题”中的汤宗器是唐代诗人,这里指的是汤氏的竹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作者以汤氏的竹画为题,描绘了潇湘地区的春天景色。 第二句“曾记潇湘系短篷,隔江烟雨翠重重”
【注释】瀹:泡茶 磁:古陶瓷器。 枕流亭: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有亭曰枕流。 败荷:残败的荷叶。 赏析: 《睡起口占》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以写景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内心的愉悦感受。首句“茶瀹花磁洗睡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茶水在花瓷中沸腾,如同洗去了睡梦中的疲惫和困扰;第二句“枕流亭上暮凉多”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枕流亭上的观感,夕阳西下,凉风习习
诗句: - 步出吴门入古林:诗人走出繁华的吴门,进入一片古老的树林。这里的“步出”和“入”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 松涛竹籁互酬吟:树林中的松树和竹子发出声音,仿佛在相互吟唱,与诗人产生了共鸣。这里的“互酬吟”描绘了自然的声音与诗人心灵的交流。 - 稚圭不用仍移檄:这里引用了古代的典故,表达了即使使用旧有的方法或工具,也能取得新的效果。诗人用“稚圭”来比喻自己
【题解】《题相思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题相思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之情。 【注释】绮园:美丽的园林,指代情人居住的地方。互语:互相说话。苦心:形容相思之深。病春人:因思念而生病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题相思鸟”为题,通过描画相思鸟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之情。 首句“俱飞并逐绮园春”,描绘出了一幅相思鸟在绮园中欢快飞翔的画面。这里的绮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注释: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在晴天形成一道白色的飞瀑,瀑布的水流撞击到树枝上,形成了寒气四溢的岚气,落在石头上形成青色。天目山的路程我已经走过很多次了,马头山的秋天景色如同落在地上的白云一般。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景图,诗人通过对色彩、声音、动态等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人写了哪些内容,抒发了哪些情感。“石城柳色春犹浅”,点出时间是春天;“锦席灯花夜未分”,写送别的地点和环境,即在船上;“明发北风江棹稳”,写第二天的早晨,船在北风中前行;“思君又隔洞庭云”,写别后之情。 【答案】 注释:①石城:古县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南。②锦席:精美的席子。③灯花:指船上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