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承举
《牧龙亭杂诗·其二》是诗人谢承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的逐条输出: - 诗句 长揖耕夫问牧龙,苍峰东指塔重重。 邮亭岁远无门榜,破屋墙边四五松。 - 译文 我向耕作的农夫询问如何驯养龙。只见苍茫的山峰向东延伸,远处的塔显得特别高耸。 岁月流转,邮亭已经很久没有更换门榜了。在一间破旧的房屋旁边,有四五棵松树依旧挺立。 - 注释 1.长揖:古代的一种礼节
【注释】 征雁:候鸟,秋天南飞。疏:稀疏。潜龙:潜伏的巨龙。野埭(dài):乡村水边的渡口。孤亭:孤独的小亭子。倚寒吹:依傍着寒风吹奏的笛声。 【译文】 天高远而大雁南飞稀疏,海阔天空潜龙沉睡。 野地水边人迹稀少,孤独小亭倚傍着寒风中的笛声。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点题、收束全篇。诗人把一幅静谧、优美的画面展现给读者。 诗的前两句“天遥征雁疏”写大雁南飞的远景
注释: 1. 燕雀随风翻:形容风势很大,燕子和麻雀都被吹得翻飞起来。 2. 蛟龙逆潮上:形容水势汹涌,像蛟龙一样逆着潮水往上爬。 3. 扁舟欲渡难:扁舟是指小船,想要渡过江却很难。 4. 横江拍天浪:形容江面上的波浪拍打着天空,气势磅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水墨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生动活泼的氛围。首句“燕雀随风翻”,以燕雀比喻风势之大
诗句原文: 送君出南郭,江城春正明。 重烟暗花柳,何处滇南程。 接下来是译文及赏析: 译文: 我送你走出南边的城郭,江边的春天正是明亮的时候。重重烟雾遮蔽了花柳,不知你要前往何处的云南南方。 赏析: 《送戈用周回滇五绝句其一》是明代诗人谢承举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通过描绘江城的春天和重烟中的花柳,以及作者对友人即将前往云南南部行程的关切,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祝愿。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诗句解析与注释: - “愁搴木末吊沈湘”:这句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秋天的林中,面对凋零的芙蓉,内心充满忧愁和伤感。这里的“搴”(qian,拔取)指的是采摘芙蓉花,而“木末”则可能是指树木的顶端或树梢。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 “万古江流怨与长”: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象的永恒。诗人通过将江流比作一个永不停歇的诉说者
注释:月落江面仿佛要吞噬江水,但风已停止,波涛不扬,江水依然平静。我高枕于天幕之上,习惯与鸥鸟一同入梦。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江景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首句“月堕江欲吞”,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月亮拟人化,仿佛要吞噬江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洒满江面的美景。次句“风停波不动”,进一步突出了江水的宁静和稳定,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三、四两句“高眠天作帏,惯与鸥同梦”
牧龙亭杂诗 其一 白沙一路接长坡,处处蚕桑处处禾。 过午野田啼鸟歇,楝花风送踏车歌。 注释: 1. 白沙:地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境内。 2. 长坡:指绵延的山坡。 3. 处处蚕桑处处禾:到处是养蚕种桑的地方,到处都是种植水稻和麦子的地方。 4. 过午:过了中午时分。 5. 野田:田野。 6. 啼鸟:鸟儿鸣叫。 7. 楝(lìn)花:楝树的花。 8. 风送:风吹动。 9. 踏车歌
注释: 远望碧鸡山,金马障其左。 乡心不可羁,梦里芙蓉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情怀念。第一句“远望碧鸡山,金马障其左”,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远远地望着碧鸡山,而金马则挡住了山的左边。这里的“碧鸡山”和“金马”都是云南的地名,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第二句“乡心不可羁,梦里芙蓉朵”,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他无法忍受这种情感的束缚,只能通过梦境来缓解。第三句“遥知楚王恨
璚瑶洲畔拾芙蓉,玉女青童两队从。 明月一江天似水,夜凉骑鹤下西峰。 注释:璚瑶洲:即瑶池,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芙蓉:荷花的别称。玉女和青童:指仙女和童子,这里用来形容月光。两股清风吹拂着荷塘。明月照耀下的江面像一片流水,夜色清凉让人感觉如临仙境,我骑着仙鹤向西边的高峰飞去。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诗人在梦中漫步于梦幻般的瑶池之畔,欣赏着盛开的荷花和陪伴左右的仙女与童子
【注释】树色:指树叶的颜色。迷浦:迷于水边。蘋香:蘋,一种水生植物,其花有香味。湘水:即湘江,发源于湖南省,经广西流入洞庭湖。骚人:古代楚国屈原自称。哀徵:悲哀的乐曲。 【赏析】 此为送友人之诗。首联写远别之情;颔联写对友人怀想之情;颈联写怀思之意;尾联写怀念之情。全诗情深意重,意境清幽,是一首抒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