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蒙仲
诗句:春去雨霏霏,青梅未接时。青青几万斛,可惜不充饥。 译文:春天过去了,雨水连绵不断,青梅还未成熟就被采摘。这些青梅的数量庞大,可惜它们无法满足人们的渴望和需求,无法解决饥饿问题。 关键词:青梅、春天、雨水、数量、渴望、需求 赏析:这首诗以青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思考和对人们处境的关切。通过对青梅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思考和对人们处境的关切。青梅作为春季的象征
【注释】 补之: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子,名隆范。敕谥村:皇帝下令给大臣加封号的谥号,叫"敕谥村"。简斋:苏轼自号。致:得到的意思。公辅:宰相。未必画惭诗:未必是画家画得不好,而是诗人自己觉得比不上。遇不遇:是否遇到合适的机遇。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时年45岁,在黄州(今属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这一年的春天,苏轼在东坡雪堂中见到一株奇花,其枝干屈曲如龙蛇蜿蜒
注释: 黄梅:指梅子。 双雀啅馀芳,长记来时路:两只小麻雀在欢快地啄食着梅子,它们记得来时的路。 瞥见金弹丸,相呼远飞去:突然,一只麻雀发现了地上的金色弹丸,它叫唤着同伴们一起飞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小麻雀在梅林中觅食和嬉戏的情景。诗的开头,“双雀啅馀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鸟儿觅食的画面,让人仿佛能看到它们欢快地啄食着梅子的场景。接着,“长记来时路”,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注释: 旋开梅:梅花盛开的时候,主人会来观看。 邻笛不须吹:不必吹笛子,邻居们就知道梅花开了。 惊喷枝头雪:梅花盛开的时候,枝头挂满了雪。 主人日日来:主人每天都会来观赏梅花。 长见开时节:因为梅花盛开的时候,主人都会到来看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梅花盛开的景象。首句“旋开梅”点明了主题,即梅花正在盛开。第二句“邻笛不须吹”,通过邻居们的笛声就能知道梅花盛开的消息
注释: 这首诗以梅花为意象,赞美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译文: 不要扫去地上的苍苔,因为梅花的芳英可以借地生长。 丘壑间自有风流,缺少了脂粉气却更加自然。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的坚韧和高洁,传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尊重。诗中“丘壑足风流”,描绘的是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而“欠得脂粉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于人工雕琢、失去自然本色的事物的不满。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红梅 不但色秾华,更觉香幽迥。 笑杀海棠仙,死抱渊材恨。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释: 1. “不但色秾华” - “不仅”表示除了……还有;“秾华”指丰富的色泽和美丽的花朵。这里强调梅花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还具有内在的魅力。 2. “更觉香幽迥” - “更觉得”说明梅花的香味非常吸引人;“幽迥”形容香气清雅遥远,给人以深远的印象。 3. “笑杀海棠仙” - “笑死”表示极度喜悦
注释: 盐梅:这里指调味品,泛指各种佐料。调:调和,调味。佳处:好的地方。味外:味道之外。水火争:水与火相争。鼎鼐(nài):古代烹饪器具,用来煮食物或炖肉的铜器,引申为比喻厨房。谁令居鼎鼐:是谁让水和火都来争食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各种调味品共同调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但真正的美味却隐藏在味道之外,就像水与火都在争夺这口锅,谁能控制它们?这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烂熳:盛开,开放。摇落:落叶,比喻世事的兴衰。受事:承受天命和富贵。 【赏析】 这首咏梅诗是作者自喻其人格。首句“烂熳不须怜”,意为不必怜悯那些自暴自弃、萎靡不振的人。次句以梅比人,写自己虽处逆境而不气馁,反而更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第三句“身卧积藓中”,暗寓自己身处困境仍能洁身自爱、安贫乐道。尾联则直接表明自己对富贵荣华毫不沾边,而是甘于贫贱,乐于守节。全诗表达了诗人鄙夷世俗
注释:半开的梅花,含情微笑而不言语,正就是多情的地方。参悟其中的禅理,这件事曾经托付给他。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写自己对于梅花的感悟。诗人以梅花自比,用“参得个中禅”来表达对梅花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感悟
【解析】 本诗为作者在樵城任上写的一首题壁上的诗。全诗以樵城为中心,通过对樵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对朝廷、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联写山占樵城最上头;颔联写古来不少二千石,海内今谁第一流?颈联写小队未妨需隙暇,大书已觉振岩幽;尾联说于今幸际丰登日,满泛松觥剩句酬。 【答案】 熙春朝阳 山占樵城最上头,眼前历历记曾游。 (注释:①熙春:和煦的春天,此处借指初春的阳光。②樵城: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