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珠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孝道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腊日假馆谒母" 腊日,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祭神和祭祀祖先的日子。假馆,意为在亲友家暂住。谒母,即拜见母亲。这里描述了诗人在腊日这一天去拜访母亲的场景。 第二句:"别苦会更苦,相关痛痒深" 这句表达了诗人与母亲的离别之苦,暗示着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别苦更苦"比喻离别的痛苦更加深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赵焕文茂才殉节记二首》。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首诗 - 译文: 全世界都没有值得称道的气节,纷纷扰扰如同古代的莽大夫。 背负着恩情谈论革命,高蹈自守属于我们的徒众。 - 注释: “举世无奇节” - 指在世界上没有可称为杰出或值得敬佩的节操。 “纷然莽大夫” - “纷然”形容众多,莽大夫指古代的粗犷、直率的大夫形象,这里比喻那些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的人。
【注释】: 1. 苦心翻本草:《神农本草经》是古代药物学著作,作者可能是晋代的陈藏器。“苦心”是说作者翻阅《神农本草经》非常用心。 2. 竟尔病魔逃:竟然让病魔逃走了。 3. 排闼一头颤,披衣两足摇:推开门,头一颤,披上衣服,两腿发软。 4. 吟情疏欲断:吟诗的心情很烦闷。 5. 泛梦遣无聊:借做梦来消遣无聊。 6. 近市偏增恶:靠近闹市的地方,情况更糟糕。 7. 人庞语益嚣:人们议论声更大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盘古曾遗洞,千年化石多”:这句话描述了大石洞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岩石化石。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巨神,这里暗示了大石洞的历史之悠久。"化石"指的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岩石样本,"多"则表示种类繁多。 2. “名流宜笠屐,福地不兵戈”:这里的“名流”指的是文人雅士,而“笠屐”是一种古代的雨具,用草编织而成。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大石洞这个地方的赞赏
赠吴景增同学 弱岁斗心兵,君先下百城。 文采飞扬如战马,才华横溢似雄兵。 文章筋入细,祖父派同清。 笔力遒劲如铁骨,文思泉涌如流水。 黄土新桑柘,青灯旧弟兄。 故园桑叶绿如金,夜半灯火照书林。 一函英伟伦,友谊即师程。 书信满载深情意,友情深厚胜师生。 注释: - 弱岁:年轻时。 - 斗心兵:指有战斗精神的战士。 - 下百城:打下许多城池,形容英勇善战。 - 文采飞扬如战马,才华横溢似雄兵
香水潭 谁凿山之半,清清一小潭。 注释:是谁在山半凿开一个小水池,里面澄清清澈像一汪水。 素无凡水混,时有异香涵。 注释:平时的水都是普通的,但是偶尔会有些特别的香味。 石涧仙藏液,云龛佛养昙。 注释:石头缝里藏着仙家酿造的液体,云彩中供养着佛陀的舍利子。 品泉人即去,应不误名贪。 注释:品评泉水的人离开了这里,应该不会因为贪图名声而误了本真的味道。 赏析
注释: 1. 吾邑称忠义,于今三百年。 - 吾邑:我所属的城市或地区。 - 称:被称赞为。 - 忠义:忠诚和义气。 - 于今:现在。 - 三百年:指从宋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00年。 2. 忍看亡国惨,休笑匹夫颠。 - 忍看:忍受看到。 - 亡国:国家灭亡。 - 颠:颠倒,混乱。 - 匹夫:普通人,这里指普通人没有国家观念,不懂得忠诚和牺牲。 3. 君父魂常保,妻拿梦早捐。 - 君父:对君主的称呼
【注释】 “入山”四句:《旧唐书·李愿传》载,李愿少任侠,尝游大小石洞。后隐居于盘谷。王维有辋川别墅,常与友人相邀游宴。天方花散雨:形容春雨纷纷。人与鹤争年:喻指人生短暂。蒲团:佛教僧人坐禅时所用的圆形垫子。上乘禅:高深的佛学。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曾在山林里立下过志向,可苦于没有钱买山。后来李愿归隐在盘谷,王维则在辋川别墅开怀畅饮。正当春天的时候,春雨纷纷地落下,我同友人一同坐在蒲团上参悟佛法
绝无聊赖喜临池,犹是消磨胜废时。 造士频惊花样变,立言那笑布衣私。 新闻便当新诗料,老境还亏老友知。 德不加修修亦晚,何如嬉戏学为儿
旧服新装最诩工,趋时未脱古人风。 人皆量服娄师德,我愿诗规陆放翁。 藏匣剑光犹烁烁,过帘云影太匆匆。 静评行运初无似,莫误春花一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