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逐字逐句地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注意理解关键词在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杂咏十首”的标题下有作者小传:“元结,字次山,号漫郎山人,零陵人也。天宝五载进士。大历初,累迁为道州刺史。时湖南节度使兼摄观察使崔国辅以政令不修,上表荐之。德宗召见,问以理道,对曰:‘臣闻天子者,有道德而守礼义者也
注释: 采香径:在苏州市西南有采香径,是古代文人墨客游玩的地方。 一摘复一摘,蝶引蛾眉走:采摘时一次又一次地摘,蝴蝶引导着蛾儿飞舞。 采之欲遗谁,吴王开笑口:采摘的花朵想要送给谁呢?吴王(指西施)会露出笑容。 金粉歇苏堤,五湖渺秋水:金色的花瓣落在了苏堤上,五湖的水在秋天显得更加辽阔无际。 千载朔风流,人去香留否:千年来风吹草动都带着梅花的香味,人已经离去了,这香味还会留下吗?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注意要逐句翻译并做好批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先存爱物心”:先存在爱物的心愿。“去私不假斧”:除去自己的私欲,不借外力(斧)砍削。“急公怕闻鼓”:急于公益的事情,害怕听到锣鼓声。 “杂咏十首”,是《全唐诗》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 此诗以“爱物”与“爱己”为对比
【注释】 大造:天地。本无私:指天地造化没有偏私。灵蠢:指万物。合一族:指同属一类。 君子受重名:君子承受着重要的名字。幸有小人托:幸好小人托庇于君子之下。 【赏析】 诗中“君子受重名,幸有小人托”一句是说:在天地自然造化的法则中,君子是受到重视的,但小人却有幸依附于君子之下,从而得以免祸。 此诗通过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君子与小人的对立和统一,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现象
诗句:石头城西山名钟,骑驴直上蹑云峰。巍巍庙祀武乡侯,蘋蘩将敬佐笙镛。 翻译:石头城的西边有一座山叫做钟山,我骑着驴子直接爬上去,站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上。这座山上有一个庙,里面供奉着武乡侯,人们用蘋和蘩来敬奉他。 注释:在这首诗中,“石头城”是指南京市的一个地名,“西山”指的是钟山,“名钟”即指的是这个名字。“骑驴直上蹑云峰”描绘了诗人登山的场景
注释: - 妙相庵:一座寺庙的名字。 - 三十六洞:三十六座洞穴。 - 四百八寺:四百八座寺庙。 - 谁相此间置此庵:谁在这里建起了妙相庵。 - 至今游人呼妙妙:直到现在,游客们都称呼妙相庵为妙妙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妙相庵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 首句“相不圆不肖”: - “相不圆”指的是庙宇的外观不够完美或对称。 -
【注释】杂咏十首:即《杂诗》十首,乐府旧题。毒龙,喻指权贵;猛虎,喻指豪强;蛀虫,喻指那些依附于人、出卖灵魂的小人。制:制服;擒:捉拿。 【赏析】此诗是作者借“毒龙”、“猛虎”、“蛀虫”三个形象来比喻当时社会上三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种是有才能却受压制的人;一种是凶悍而能为非作歹的人;一种是奸佞小人。全诗用对比手法,将这三种人分别与“毒龙”、“猛虎”和“蛀虫”相对应,突出了它们的本质。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诗歌创作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而不是完全自由创作。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思无邪(The thoughts are pure and honest) - “思无邪”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的思想应该纯洁、诚实、公正,不偏不倚。这句诗可能是在强调诗歌创作应该遵循“正道”。 2. 六经有宗旨,得旨皆堪蔽(There is a guiding
这首诗的译文是: 生性厌倦尘世喧嚣,离群索居免遭烦恼。 何况井蛙怎能与离樊鸟相比。 每年春天到来初,邓巅梅花盛开多少? 踩着木屐登上高山岗,仙香袭人令人心醉。 我因思念而停留此处,旁人却难以了解我的情愫。 人们喜欢花朵的美丽,花朵也笑人们的容颜已老。 青春年少的时光不多,立志事业要趁早。 今日折下一枝梅花,算是相逢的巧遇。 东皇太一缓缓归来,落花无人打扫庭院。 繁华如梦一晃而过,徒说虚名花好看。
寿命岂预期,十事九中变。 隆誉不容赊,行乐且博现。 注释:寿命岂能预先预料,世事多变,十件事有九件都变了样。荣誉不能等待太久,应该及时行乐享受人生。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观念。他认为人生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很多事情都无法预料,因此不应该过于执着于某个目标或者期望,而应该学会随机应变,抓住眼前的机会,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这种思想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即“随遇而安”,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