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觐
翻译如下: 良马嘶鸣千里,孙阳一顾便知。 同声呼应类气,此志许我驰骋。 燕市黄金霍,秋风丹桂披。 归来问消息,侍子看花期。 注释: - 良骥嘶千里:良马在千里之外都能发出嘶鸣的声音,比喻有才华的人才能出众。 - 孙阳:指的是古代的相马专家孙阳,这里用他的名来代表相马的技艺。 - 同声关气类:意思是通过声音可以感知马匹的气质和种类,比喻通过言辞可以了解对方的性格和意图。 - 此志许驱驰
【注释】 李公:指作者的朋友李师惠。扶棺痛:扶着棺材的悲痛。深于负笈诚:比背着书箱的诚心更深厚。将伯:即“将归”,将要回家的意思。奚从旅榇行:为什么随同丧车而行呢? 【赏析】 这首诗是怀念友人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李师惠生死之交的深情厚谊。首联写两人的友谊;颔联写李师惠的死对诗人的影响;颈联写对李师惠的思念;尾联写自己不随他而去的原因。全诗感情真挚,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注释】 “点缀”二句:点染出三春的美景,是儿童们的愿望。 “游丝飘漠漠”句:指风筝在空中飘飞。 “映日鸾翔举”句:彩鸾飞翔在阳光中。 “迎风鹢退飞”句:鹢鸟迎风而飞。 “高楼”二句:登高远望时,看见太阳西落,夕阳余晖洒满大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放风筝的诗,全诗四句,每两句一转韵,第一、二句为首句,第三、四句为次句,末句押韵。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春日放风筝的图景: 第一句“点缀三春景”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其内容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京城中与同乡好友相逢的喜悦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都中喜晤同年时两峰 朝廷设科目,奔走天下材。 万里金门近,三春蕊榜开。 文章争气运,饥渴慰朋来。 已识徵车到,奎垣耀上台。 注释: - 都中:即京城,指的是唐代的首都长安。 - 同年:同乡的友人或同辈的人,这里指作者的同乡。 - 时两峰:可能是指作者与同乡中的两位杰出人物。 -
【注释】: 1. 谋生计不就,决策思长征:谋生计不就,指谋求生计未果;决策思长征,指做出决定要远行。 2. 双剑倚天表:双剑指的是宝剑,倚天表示宝剑高悬在天空中,比喻有志向和抱负。 3. 五丁严客程:五丁是神话中的五个力士,严客程表示严格的旅途行程。 4. 丝萝原有定:丝萝指的是丝萝草,是一种植物,这里比喻家庭和睦稳定。 5. 卵翼竟何成:卵翼是保护的意思,这里指家庭没有提供足够的保护和帮助。
【注释】 万里:千里。辛苦:艰难劳苦。高堂:高大的房屋,这里指故乡。倚门:站在门前望。白云:比喻世事。何处:哪里。青眼:古代达官贵人用黑眼睛审视下属、宾客。迈迹:超越前人。昌宗:东汉时王蕃,曾任蜀郡太守、光禄勋,封昌邑侯。祏(shí):同“玺”,即皇帝用的印。观光:指拜谒皇帝。鸡豚:小鸡和猪。事:奉养,侍候。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归乡省亲之时,是一首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纸鸢二首其一 全借吹嘘力,东风太有情。 入云明夕照,出谷避新莺。 奋迹疑无碍,凌虚势欲鸣。 何须传雁帛,片纸度重城。 注释:纸鸢,即风筝。“全借”意为完全凭借;“吹嘘”、“凌虚”是形容风的劲头和力度;“凌虚势欲鸣”意为想要飞翔到高空中。这首诗描写了纸鸢在春风中展翅高飞的景象。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风筝这一事物,抒发了对自由的热爱之情。首句点题,写风筝借助春风之力而高飞
【注释】 喜晴:高兴的一天。 爽气:凉爽的风。 向夕:傍晚。 新沐:刚洗过头。 归云如凯旋,比喻云彩归来,如军队胜利归来。 名微消物议,指没有名气,不会引起别人的议论和攻击。 身健少愁牵,身体健康,没有烦恼。 徙倚:徘徊。 纱窗:纸或布做成的窗户。 推敲:斟酌字句,仔细琢磨。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初秋时节的一天里,心情舒畅,喜气洋洋,写下了一首咏晴诗。
五塔寺 五岳真形具,崔巍踞法台。 石门时启闭,磴道喑纡回。 风铎层层系,金身面面开。 遥知官路外,瞻仰万人来。 注释: 1. 五岳真形具,崔巍踞法台。——五岳(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的真形都具备在这里,雄伟地屹立在法台之上。 2. 石门时启闭,磴道喑纡回。——石门时常打开关闭,而登山的石阶曲折迂回。 3. 风铎层层系,金身面面开。——风吹动着层层的风铎
《镜花二首其一》的诗意赏析如下: 1. 诗人简介: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多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2. 诗词原文: 美人晓簪花,蛾眉懒不画。 有色不闻香,终是虚花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