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觐
昆明湖 望洋成巨浸,疏导各分流。 润泽滋香稻,澄清出御沟。 微风生水榭,倒影控山楼。 圣世无征战,沿堤有钓舟。 注释: 1. 望洋成巨浸:站在高处远望,昆明湖像一个巨大的湖泊。 2. 疏导各分流:引导水流,使其分别流向不同的方向。 3. 润泽滋香稻:滋润着稻田,使其变得肥沃和香气四溢。 4. 澄清出御沟:使御河水变得清澈,可以饮用或灌溉农田。 5. 微风生水榭:微风吹过湖面,引起水面的波纹。
【注释】 1. 出都:离开京城。 2. 需次来都下:需次,指待命任职。来都下,从京都出发。 3. 淹留两度秋:淹留,逗留、滞留。两年中两次来到秋天。 4. 半生初发轫(rèn):半生,中年。发轫,指开始行动。 5. 万事费持筹:费,花费。持筹,拿着筹码,比喻用心思谋划。 6. 长路辞残岁:长路,漫长的道路。辞,告别。残岁,年老的一年。 7. 高堂重远游:高堂,指父母。重,重复。 8. 腐儒何裨用
《镜花二首》是一组富有意境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美与现实的思考。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原文: 名花遇倾国,自古两相欢。 今在明镜里,权作美人看。 2. 诗句释义: - “名花遇倾国”指的是美丽的花朵遇到了绝世美女,比喻两者因各自的魅力而相互吸引。 - “自古两相欢”意味着自古以来,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够彼此欣赏、彼此喜悦。 3. 译文: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死和人生的态度。下面是逐句的注释与译文: 1. 邯郸道上 注释:在邯郸的路上。 译文:在邯郸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位卢生。 2. 有生皆有死,造化实为之。 注释:人总有死亡的时候,这是由大自然决定的。 译文:人总有死亡的时候,这是由大自然决定的。 3. 富贵无恒势,穷愁有尽期。 注释:富贵不是永久的,穷困也不是永远的。 译文:富贵不是永久的,穷困也不是永远的。 4.
【解析】 此为七律。诗题“同冀翁游小有馀坊和题壁原韵”表明这是一首即兴之作,即席所赋。全诗共八句,前三联写景,后三联抒情。首联“采取西湖胜,居然小有天”,是说诗人取景于西湖,而眼前所见的景色恰如人间天上;颔联“沿堤窥扇影,隔树漾茶烟”,写诗人沿湖堤远望,湖水中倒映着柳树的影子(即扇形影子),隔岸树木的绿荫下飘荡着淡淡的茶烟。这两句以水波和柳影、茶烟来表现西湖的秀美。颈联“辞阙知何日
【注释】 1. 西顶:指山巅。 2. 纷如百戏陈:形容场面热闹。 3. 喧阗:喧闹,喧嚷。疑鼎沸:好像锅子在沸腾一样。 4. 车马:代指行人或游客。若云屯:像云一样聚集。 5. 隔院:隔着院墙。 6. 连楹:指庙宇或寺庙的屋檐。 7. 拜鬼神:指向鬼神祈求福佑。 8. 经旬:经过十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春天的描绘。首联写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颔联写人们在春天的时候
这首诗的译文是:不要夸大自己的志向,不要追求田地;只是为了谋生而已。 云路有心皆幻想,风波无意亦经年。 双鱼已渺三春约,一病长成万古眠。 此后谁论恩与怨,离离冢草羃秋烟。 注释是:大雁南去时,秋天到了,但约定的春天却迟迟不来,所以诗人用“双鱼已渺三春约”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失去春天的遗憾。“一病长成万古眠”是说疾病使诗人失去了活力,他的身体就像一座沉睡在地下的坟墓一样
``` 力如虎尤猛,心比石还坚。 以此威弧矢,何愁不应弦。 诗句释义: - 力如虎尤猛:形容力量强大,如同凶猛的老虎。尤猛表示更加强大。 - 心比石还坚:比喻意志坚定,如同坚硬的石头。 - 以此威弧矢:用这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意志作为武器。 - 何愁不应弦:表示没有担忧,因为箭矢能够射中目标。 译文: 金朝觐创作了《李将军射虎石二首·其二》,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勇猛无比的形象
诗句: 书蠹二首 其二 翻译: 书本并不腐败,怎会有蛀虫滋生? 注释: - 《书蠹二首 其二》:金朝觐创作的古体诗。 - 蠹虫: 古代指蛀蚀书籍的虫子。 - 何自有虫生: 为何会有蛀虫存在? - 力能破万卷: 蛀虫有破开万卷书籍的力量。 - 厥罪比秦坑: 蛀虫的行为与秦国的坑杀无辜相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蛀虫对书籍的破坏作用以及它们带来的危害。诗人以蛀虫为例
食古须能化,饮香年复年。 蠹书不蠹国,何愧守残编。 注释翻译: - 食古须能化,饮香年复年:意思是说,我们吃古代的东西,需要有能力消化和吸收,就像饮酒一样,年复一年,味道越来越醇厚。 - 蠹书不蠹国,何愧守残编:蠹,指的是蛀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书籍被蛀虫侵蚀,但是它们并没有损害到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不应该感到惭愧,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书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食物和酒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