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觐
【赏析】 《咏怀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共有两首。这两组诗作于李商隐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所作,是他一生的代表作之一。这两首诗都是以马为题,借马抒情,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一首写自己少年时志向远大,但命运多舛;第二首则是对亡父的追忆与怀念。这两首诗都充满了哀伤之情。 “年少功未就,况当失所天。”这句诗的意思是:年轻时没有成就,何况失去了父亲。这里的“功”指的是功名
【解析】 题干为“游小洞山寺口占”,要求赏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内容和主旨的题目,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这首诗是写诗人游小洞山寺时的所见、所思、所感。首句写诗人在寺庙中,忽而觉得像梦,又怀疑不是梦,惊疑不定。接着写入庙后,他看到寺庙中的石阶,仿佛是一条由石头堆砌的曲折小路。再往后,他看到路两旁有座莲台,就想到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到过这里,于是便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最后两句是说:危耸的石阶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昨日除残腊,今朝报早春。 - 译文:昨天已经除去了旧的腊月,今天是新年,迎来春天。 - 关键词解释:除残腊,指的是旧岁的结束;迎早春,指新年的来临。 2. 体元归圣主,迎岁在寅宾。 - 译文:身体回归到神圣的主宰,迎接新年的到来(寅年为木虎之年)作为贵宾。 - 关键词解释:体元,指归依、归于本体;圣主,神圣的君主或主宰;寅宾,指新年到来时尊贵地迎接。 3. 北陆回阳驭
清明一首 清明节时春未老,与友同乐共欢欣。 绿变榆槐生新火,青归竹木染晴云。 小儿循法守天理,野马入景入氤氲。 谁念绵山上古墓,千秋英烈永传名。 注释 1.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此时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祖先和祭扫墓地。 2. 偕乐及同群:与朋友一同享受快乐的时光。 3. 绿变:描述春天的景象,绿色逐渐变化,生机盎然。 4. 榆槐火
【注释】 1. 见说农家好:一说农家好,一说农家苦。 2. 书声共绩声:指读书和纺织的声音。 3. 君恩宽负担:指皇上的恩泽使百姓减轻了负担。 4. 天意适阴晴:指天气的变化符合农事的需要。 5. 花丽春光艳:指春天美丽的景色。 6. 诗和躁气平:指诗歌能够平息人心中的浮躁之气。 7. 长安多少路:指长安有多少条通往远方的道路。 8. 重行行:指重走这条路。 【赏析】
【注释】 萧森:荒凉。 寒树:指秋后的树木。 刀环:古代用铜制的佩饰,这里代指诗人的功名利禄。 【译文】 秋天在郊外独自一人行走,不道出荒凉萧条的气氛,到了秋天只是一般的样子。 多少芬芳的野草颜色,剩下了旧时的苔藓斑点。 归鸟从寒冷的树上飞下来,断云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 整年没有寸进,不敢想那刀环的富贵荣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七绝。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篇语言平易自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同沈秀岚月下联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以及赏析: 片月挂银河,流光一掷过。 - 这句诗描绘了月亮挂在夜空中的景象。"片月"指月亮的一部分,"挂银河"形容月色如银河一般辉煌灿烂。"流光"是指月光如流水般流动,"一掷过"意味着这轮明月在天空中快速移动。 梦魂乡国异,胸臆宿星罗。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梦魂"指的是梦中的灵魂
过新甸瞻礼周总镇遗像所部谁降者,孤城碎欲尘。 将军无战马,孝子不全身。 儿女英雄气,边疆社稷臣。 即今遗像在,挥泪细咨询。 注释: - 过新甸: 经过或游览新甸。 - 瞻礼: 祭拜。 - 所部: 部队。 - 谁降者:是谁投降了?这里可能指敌军投降。 - 孤城碎欲尘:形容城池被敌人攻破的惨状。 - 将军: 这里指阵亡的周总镇。 - 战马:战争中用于骑乘的马匹。 - 孝子: 指阵亡的周总镇的儿子
诗句释义 1 是谁甘介节,长揖薄侯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一位有高洁品德之人的赞美。"甘介节"意为坚持高尚的道德节操,“长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重和谦逊。“薄侯封”可能指的是薄礼或微薄的封赏,表明这个人不求名利,只是以道德节操自居。 2. 白发招偕隐,青山杳旧踪:这里描绘了作者自己与友人一起隐居山林的情景。"白发"象征着年纪增长,而"偕隐"即共同隐退,不问俗事
【注释】 别馆:指在山外或他地的住所。秋光:秋色。澄溪:清澈的溪流。绕寺门:环绕着寺院。 屋连渔火岸,人在水云村:屋檐上挂着渔船的灯火,人处在水云缭绕的村落之中。 宿鸟栖钟纽:夜宿于寺,听到寺庙里的钟声。 寒虫咽草根:冬夜,听到蟋蟀等小动物在冻土中咬食的声音。 谁怜乡国异:谁能怜悯我这个身处异乡的人。 俯仰:低头仰头,喻为时间流逝。几黄昏:几个黄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