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衡
【注释】: 刺竹:《诗经》中的《卫风·淇奥》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后以“刺竹”为咏物或写人志节高洁的典故。 润绿编青:指竹叶翠绿,竹身苍润,颜色鲜亮。 上拂云:形容竹叶向上生长,好像要拂去云端一样。 下枝勾棘:指竹下有枝条像钩状向四周伸展,与棘刺相似。 成趣:情趣,趣味。 未负:没有辜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笔细腻,将竹子的生长特性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佛门的诗歌。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波罗蜜 - 波罗蜜是一种佛教用语,意为“彼岸”,象征着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在这首诗中,它可能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佛法的指引,达到解脱苦难、获得永恒生命的境界。 波罗门下树亭亭 - 这里指的是佛门周围的树木,它们高大挺拔,象征着佛陀的高德与慈悲。"亭亭"一词用来形容树木的优雅姿态,也暗示了佛法的庄严与神圣。 香蜜成房子更馨 -
【注释】 左担鸟路春云鲜:指蜀地的山路。 朅来(qiè lái)挺辔飞岑颠:指登上了山巅。朅,通“却”,反而。 栈阁关门不容幰(xiǎn):指蜀道险峻,车马难以通行。 前旌已见临清川:指旌旗已经出现在对岸的江面上。 清川流水如碧玉:形容清澈的江水像碧玉一样美丽。 哀丝别管逐流风:指哀伤的琴声随着江水飘动。别管,即“不管”。 骅骝蹀躞(dié xiè)空山曲:指骏马在山间曲折的道路上奔跑。
释义: 但有繁茂的须根盛开烂漫,不曾有轻薄的花瓣遭遇摧残。海天春色的美景谁去拘束和管束,只把蜡丸呈奏给东皇太一,让蜡丸飘浮在天空。 译文: 尽管有着茂盛的须根,开满了花朵烂漫开放,但是没有一片花瓣能被轻风吹散,受到摧残。海天之间春天的景色,没有人去拘束和管束,就像蜡丸一样飘荡在天空中,献给了东皇太一。 注释: 香:指花朵香气。 但:只是。 繁须:指花须繁茂。 开:开花。 烂熳(màn):盛大。
注释: 寸筳孤立势亭亭:寸筳,即竹筒,这里形容竹子挺拔直立。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直似棕榈有覆青:棕榈树的叶呈青绿色,所以用来形容竹子的颜色。 留得世间真面目:指竹子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被外界所污染。 羞人岂独胜娉婷:羞人,使人感到羞愧;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竹子的品格高尚,不会像那些外表美丽却内心丑陋的事物那样让人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赞美了竹子的高尚品质
这首诗是朱方元在元宵节赋得的诗,题目为“十万军城十万灯”。 我们来看第一句:“朱方元夕火山军,戈船铁骑屯红云。” 这里,“朱方”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县。“元”是古代的一种年号。“夕”,表示晚上。“火山军”,可能是指某个军队驻扎在火山附近。“戈船”,是一种古代的战舰。“铁骑”,指的是装备有铁甲的骑兵。“屯红云”,则是指在红色的云彩中驻扎的军队。整句的意思是
【解析】 本诗为咏物诗,借刺桐花的艳丽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春色”二句写刺桐花在春天中开放,色彩鲜艳夺目,把整个天空烧得通红;“柳营”三句是说刺桐花环绕着军营,又开满了山家。“昆仑”二句是说,刺桐花像霞光一样绚烂夺目,而华山上的莲花也盛开了,花朵高高地伸向云端。 【答案】 译文:春天到来的时候,刺桐花盛开了,把天边染成了红彤彤的一片。军营里,到处都是刺桐花,连山间都充满了刺桐花的香气。在昆仑山上
【注释】 文绣成章:指花枝上缀满各种颜色的鲜花,如锦绣般的美丽。叶覆枝:形容树叶遮盖着树枝。 凡才多干实支离:一般的人,大多只能做表面工作,而没有真正的本领。 喧蜂咽鸟无常态:喧闹的蜜蜂、聒噪的鸟儿也失去了正常的状态。 浪蕊浮花不待时:飘荡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不再等待时间的到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春天的景物。首联“文绣成章叶覆枝,凡才多干实支离。”写春天的花枝,像锦绣一样绚丽
【注释】 百朵:形容数量之多。簇一枝:形容花朵繁多,像花簇一样。偶然:指不是有意为之。着叶:指长出叶子。绛羽:即红羽,指鸟的尾羽,这里借代为鹦鹉。信是:确是,确实如此。春城:春天的京城,这里借指京城的元宵节。火树:用火焰装饰树木,这里借指灯火辉煌的节日盛况。奇:奇特。 【赏析】 此诗写春日里京城元宵佳节的景象。首句写满城的繁花似锦,色彩艳丽;次句则以“偶然”二字点明这百朵红花并非精心培育而成
翠叶葳蕤羽翼奇,绛文黄质凤来仪。 作甘应似籦笼实,入骨寒香抱一枝。 注释:翠绿的叶子繁密而茂盛,翅膀奇异多彩,就像一只凤凰一样。它的红色花纹和黄色身体,给人一种高贵优雅的感觉。它的味道应该像笼子里的果实一样甜美,但是味道中带有一股清冽的香气,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