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繁须开烂熳,曾无轻片见摧残。
海天春色谁拘管,封奏东皇蜡一丸。
释义:
但有繁茂的须根盛开烂漫,不曾有轻薄的花瓣遭遇摧残。海天春色的美景谁去拘束和管束,只把蜡丸呈奏给东皇太一,让蜡丸飘浮在天空。
译文:
尽管有着茂盛的须根,开满了花朵烂漫开放,但是没有一片花瓣能被轻风吹散,受到摧残。海天之间春天的景色,没有人去拘束和管束,就像蜡丸一样飘荡在天空中,献给了东皇太一。
注释:
香:指花朵香气。
但:只是。
繁须:指花须繁茂。
开:开花。
烂熳(màn):盛大。
曾:不曾。
轻片:轻薄的花瓣。
见:被。
摧(cuī)残:摧残。
拘管:拘束、管束。
封奏:呈奏。
东皇: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蜡:这里比喻成“金”,即金色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色画卷。诗中通过对花朵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感。
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首先,诗人以“香果”为题,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香气的世界。接着,诗人用“但有繁须开烂熳,曾无轻片见摧残”两句,描绘了花朵的盛景。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花朵与花瓣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虽然繁茂,但却无法抵挡春风的摧残;而后者则被轻风吹散,失去了生命。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花朵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
诗人转向了海天之间的春天景色。他写道:“海天春色谁拘管,封奏东皇蜡一丸。”在这里,诗人通过“谁拘管”这一疑问,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春色本应该自由绽放,不受任何拘束,但为什么还要去呈奏给东皇太一呢?这似乎是对权力的象征,也可能是对自然美的赞美。然而,诗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
诗人以“封奏”二字作结,将前面的诗句再次串联起来。这里的“封奏”既是指呈奏给东皇太一,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保护和珍视。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它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引发了读者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