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
雨后蒙阴道中 连朝礰碌苦炎威,昨夜轻云罩四围。 细雨洒尘清客路,乱峰分翠上人衣。 高阡最喜秋禾茂,缓步应知暑力微。 小憩柳荫还觅句,野塘鹅鸭尽忘机。 【注释】 1. 礰碌:指农事劳动。 2. 轻云:形容云彩轻薄如棉。 3. 细雨洒尘:雨后路面上的尘土被细雨洗净。 4. 乱峰分翠:山峰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青翠。 5. 高阡:高地之间的小路。 6. 高阡最喜秋禾茂
诗句原文: 洛阳迢递路间关,瞻顾园陵岂再还。 飞去不知何处乐,一时流涕纥干山。 注释解释: - 洛阳迢递路间关:形容洛阳的道路遥远而曲折。 - 瞻顾园陵岂再还:表示对先祖陵墓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法再回到过去的遗憾。 - 飞去不知何处乐:这里“飞去”比喻某人或某物离开了洛阳,“乐”可能指快乐或安宁的生活。 - 一时流涕纥干山:表达因为思乡而流泪的情景以及情感的深度(如泣)。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眯眼望去,风沙扑面,霜花如雪;群山环抱,苍茫无际。无边无际的衰草连接天空,一片寒云荡漾在太阳下。名将至今还在思念李牧,长城终古还在怨恨秦皇。不要愁再渡过桑干河,桑干河也是故乡。 注释: 1. 眯眼风沙拂面霜:眼睛因风沙而睁不开的样子,风吹起的沙尘就像拂在脸上的寒霜。 2. 群山回合郁苍苍:形容山峦连绵、重叠、茂密,给人一种深深的感觉。 3. 无边衰草连天白:形容草原广阔
繁峙城楼晚眺 九月霜清木叶催,客中登眺重徘徊。 饥鹰攫食盘空下,野马嘶风滚地来。 泰戏峰高堆积雪,滹沱水急吼奔雷。 夕阳明处还西望,十二连城次第开。 译文: 九月的霜气清明,树叶在秋风中凋零落下,我在客居中登上高楼远眺,心中感慨万千。 饥鹰在空中盘旋追逐食物,野马在风中狂奔,尘土飞扬。 泰戏峰上的积雪堆积如山,滹沱河水急速流淌如雷鸣。 夕阳西下,我依然站在楼上向西望去,十二座相连的城楼逐渐展开
雨中的新绿,竹叶的碧翠; 浓密的树荫,覆盖着地面。 高洁的情感,偏爱这嫩枝; 夜来一场春雨,滋润了新栽的幼竹。 满眼都是青翠欲滴,竞相挺出
【注释】 黄河:指黄河的工地。工次:工地上的临时住所。百尺楼:形容高大的楼阁。黄阁:指朝廷。青山归路杳(yǎo):青山远在天边,不知归向何处,形容人死后归途无定。惊沙急浪:指大漠中的风沙和急流。一棺愁:用《庄子》中“子列子吹笙,而浮于渤海之滨”的故事来说明死者的悲痛。半生:指陈明轩生前的生活。首邱:传说中鸟巢的地方,比喻故乡。羊昙:晋朝大臣羊枯的儿子,为父亲守丧时,因悲伤过度而失声痛哭
【解析】 1. “读张船山问陶太史诗集题后”:这是诗人为张船山问陶诗集所写的题词。张船山,即张维屏(1836-1907),字子宜,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清代诗人、词人。问陶,即陈沆(1757-1822),字鹤侣,一字石君,号石屋,江西南城人,清代文学家。《诗编》是陈沆的诗选集。“手携飞帜上骚坛”,意思是手持战旗登上了《诗经》的讲坛;“飞帜”代指《诗经》,因为《诗经》在汉代被视为五经之一
注释 1 欣州晓发:欣州,地名,位于今天中国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晓发,凌晨出发。 2. 苦敌寒威酒半醺:形容天气严寒,喝的酒已经半醉。 3. 耳边铃驮又□□:铃驮,一种古代乐器,形状像铃铛,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可以挂在耳朵上或放在桌子上。 - "□□"可能是形容铃铛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4. 沾裳清露似微雨:沾裳,指衣服被露水打湿。清露,清澈的露水。 - "微雨"形容露水细密而轻柔
砺碌征车逐晓风,敝裘着体欲蒙戎。 地寒认驿无官柳,天阔排云有断鸿。 南下奔腾千骑疾,北来锁钥一关雄。 书生爱说从军乐,铁甲雕戈玉靶弓。 注释: 砺碌征车逐晓风:砺碌是磨砺的意思,指战马被磨得光亮,以适应早晨的风。 敝裘着体欲蒙戎:敝裘指的是破旧的衣服,蒙戎是指穿上戎装(即军队服装)准备上战场。 地寒认驿无官柳,天阔排云有断鸿:在寒冷的天气中,驿站没有官员种植的柳树;天空广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落拓年来鬓欲苍,眼前身后两茫茫。 敢云卿辈都难记,自笑名心未易忘。 野鹿覆蕉谁梦醒,春蚕作茧任元黄。 书空咄咄真多事,且向垆头问醉乡。 注释与赏析: - 落拓年:形容岁月蹉跎,人生失意。 - 鬓欲苍:形容年岁增长,头发白了。 - 眼前身后两茫茫:形容生活迷茫,未来不确定。 - 敢云卿辈都难记:表示自己虽然落魄,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