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携飞帜上骚坛,诗笔文心两屈盘。
才并长卿工赋易,人同平子遣愁难。
岂徒饮酒称名士,只合高歌配冷官。
我亦千金珍敝帚,几回拂拭待君看。

【解析】

  1. “读张船山问陶太史诗集题后”:这是诗人为张船山问陶诗集所写的题词。张船山,即张维屏(1836-1907),字子宜,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清代诗人、词人。问陶,即陈沆(1757-1822),字鹤侣,一字石君,号石屋,江西南城人,清代文学家。《诗编》是陈沆的诗选集。“手携飞帜上骚坛”,意思是手持战旗登上了《诗经》的讲坛;“飞帜”代指《诗经》,因为《诗经》在汉代被视为五经之一,所以称其为“诗坛”。
  2. 译文:
    我拿起战旗登上了《诗经》的讲坛,诗与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才学不亚于司马相如和扬雄,感情深沉而难于表达,这难道仅仅是因为饮酒作乐吗?我也应该用高亢激昂的歌曲来表达我的愁情,而不是像平子一样借酒浇愁。我也像珍视我的破扫帚一样珍视自己的诗才,多少次我反复擦拭着它,等着你来观赏。
    【赏析】
    首联写自己登坛授业。“手携飞帜”是说自己手捧战旗登上了《诗经》讲坛,这里的“飞帜”比喻《诗经》。“诗笔”指的是自己的诗歌作品,“文心”则是指自己的写作才能。
    颔联写自己对《诗经》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作三百零五篇,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张维屏认为,自己的诗赋才华并不逊色于《诗经》作者,而且他的忧国忧民之心更胜一筹。同时他也认为与《诗经》作者相比,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更加难以表达。
    颈联进一步说明自己虽然有忧国忧民之心却难以表达,但并非是因为饮酒作乐。这里引用了屈原的《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引用了扬雄的《逐贫赋》,表达了自己虽然生活贫困,但却志向高远的决心。
    尾联则是对自己的自信。他认为自己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学者,但却有着非凡的才华,就像自己珍视的破旧扫帚一样,他反复擦拭着它,期待着有人来欣赏。
    此诗是一首赠序诗,诗人通过对《诗经》及其作者的赞誉,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自信和自负,展现了自己的豪迈情怀和不屈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