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永仁
【诗句释义】 1. 忆曾筠右丹两儿:回想过去,我曾照顾过筠和右丹两个小孩。 2. 恒居怜稚子:经常住在,可怜那些幼小的孩子。 3. 绕膝自相亲:他们总是围绕在我的膝头,与我亲密无间。 4. 纸笔时偷弄:有时偷偷地玩弄着纸笔。 5. 诗篇记未真:写下来的诗篇可能并不真实。 6. 长贫今累母,急难仗何人:我长期贫穷,现在连母亲都拖累了,在困难时能依靠谁呢? 7. 想到伶仃处,天涯倍怆神
【注】 服:服用。虚良药:《庄子·逍遥游》中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后用以比喻自己无法体会别人的苦衷和处境。 蹉跎失意年:蹉跎,指光阴白白过去。失意,意气消沉、心情抑郁。 新诗兴勃然:新的诗歌创作兴趣勃然兴起。 浪传天上信,桂在月中悬:桂,指广寒宫里的桂花树。传说中嫦娥住在月宫,她种的桂花树上开满了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病愈后,于中秋前五日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
诗句赏析: 1. 诗意解读 - 避乱与离别:诗中“山阳同避乱,孤棹过崇川”描述了诗人和友人在战乱中一同避难,通过崇川的经历。这表达了一种共同面对困难的情感。 - 家累与归途:“家累移湖上,诗穷自海边”反映了诗人因为家庭原因被迫迁移到他乡,同时因诗歌创作陷入困境,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 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空城千队马,落日一声蝉”通过描写战场上的壮观和落日时的宁静
注释: 浪传:流传,传播。 乌鹊何关喜,好音总未知:乌鸦和喜鹊有什么关联呢?美好的消息总是不知道的。 大都天下事,还在口头碑:大多数的事情,还是通过口头传说来记载的。 厌乱人情剧:讨厌战乱的人情变得复杂起来。 思安圣泽垂:想到安定的圣恩能够延续下去。 沟渠甘浪掷:就像沟渠里的水被抛弃一样,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也会失去敬畏之心。 忍复见疮痍:忍受不了看到战争留下的痕迹。 赏析:
闻蛩 蛩,蟋蟀。秋夜鸣声凄苦,我伏枕侧倾听。 宵柝,夜里巡夜的梆子声。凄切,声音悲伤。 邻砧,邻居的捣衣声,用来比喻砧声。响未停,声音还在耳边回荡。 初寒,初春时气温较低。惊,惊动。露白,露水凝结成白色。 将晓,天快亮时候。厌,厌倦。灯青,灯光昏暗。 荣落篱边菊,荣枯变化,篱边的菊花也如此。三年泪总零,这三年的泪水都洒满了菊花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夜晚听到蟋蟀叫声的情景
富春江 注释:富春江,指的是中国浙江省的一条著名江流。三月尽:表示春天已经过去。风雨富春江:描绘了春天时,富春江上的风雨景象。 译文1: 春寒已过,富春江上风雨交加,景色如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富春江在春天时的美丽景色。"春寒三月尽"表明春天已经过去,而"风雨富春江"则展现了春季特有的气候特征,即春雨和狂风交织在一起的景象。这种天气常常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也增添了江景的独特魅力。
《少年行》 年少娴弓矢,从戎久不归。 一朝返故里,夹道生光辉。 马勒装金轴,鱼肠挂铁衣。 还看旧相识,白首尚寒微。 注释: - 年少:年轻时 - 娴:擅长、熟悉 - 弓矢:弓箭,古代常用的武器 - 从戎:从军,指参军或从军 - 久不归:长时间未回家 - 一朝:不久以后 - 故里:家乡 - 夹道:两旁 - 生光辉:显得光彩夺目 - 马勒:古代的一种马具,用铜制作 - 装金轴:形容装饰华丽 -
【注释】 1. 竹路循危磴:沿着曲折险峻的山路,行走在竹林之中。 2. 神仙此是家: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3. 池流千古雪:池塘的水流淌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4. 山放九秋花:山上盛开着九个秋天的花。 5. 拨草寻苔碣:拨开草地,寻找苔藓上的文字。 6. 支筇触笋芽:用筇杖触碰刚刚冒出地面的竹笋。 7. 因僧聊借憩:因为僧人的缘故,得以暂时休息。 8. 还试早春茶:还尝试着品尝早春的茶叶。
诗句如下: ```爱客司农性,花开不闭关。 构亭秋水曲,把酒夕阳间。 人事无心绝,啸歌恒自闲。 南湖有鸥鸟,应识谢东山。 ``` 译文: - 爱客司农性,花开不闭关。: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喜爱,以及开放的胸怀和开放的环境。 - 构亭秋水曲,把酒夕阳间。:描绘了主人在美丽的秋季景色中搭建亭台,与客人一同饮酒赏景的情景。 - 人事无心绝,啸歌恒自闲。:反映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注释】 越女:指越地的女子。 习勤苦:学习勤劳艰苦的生活。 家家:每家,指各户人家。 道左:路的左边,指靠近道路的地方。 采叶:采摘桑叶。 澄潭:清澈见底的深水,比喻纯净的友情。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通过描写越女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越女勤劳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借越女之喻,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纯洁友谊的珍视和追求。 首句“越女习勤苦”,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征——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