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懿
【诗句释义】 1. 生小依依骨肉亲,天涯忽已转雕轮。 2. 明知久聚愁言别,故作欢颜强对人。 3. 燕寝何时承色笑,鹿车从此历风尘。 4. 亲心更比儿心切,隔夕先看泪满巾。 5. 一曲骊歌百虑攒,思亲容易侍亲难。 6. 夔关雪冷魂先怯,巫峡云深梦亦寒。 7. 雁影无端重聚散,鱼书从此望平安。 8. 临歧无限伤心泪,忍到鸳舆细细弹。 【译文】 1. 我小时候就和父母亲感情深厚,如今却在天涯海角
舟过大佛岩 山头一雨作膏沐,洗出千重万重绿。 林容灿烂江声高,古刹庄严枕山麓。 系缆凝碧湾,石润青苔斑。 欸乃一声山谷应,千帆影落夕阳间。 仙人低鬟静相对,但觉扑面皆青烟。 青烟飞不断,石磴石镜互回转。 译文: 大雨过后,山林变得更加翠绿,仿佛是经过膏沐一般,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树林的颜色鲜艳而明亮,江水的声音也变得高亢有力,古老的庙宇庄严地坐落在山的脚下。 船停靠在碧波湾中,石头湿润发亮
诗句输出: 壁立双峰合,真成一线天。 烟鬟浮翠黛,霞彩媚华巅。 译文输出: 在山间,有两座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它们并排而立,仿佛是一对双峰,形成了一道只有一人能够勉强通过的狭缝,这就是所谓的“一线天”。这里的山峦如同少女的发髻一般,云雾缭绕,仿佛是女子的青丝飘散在空中,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山顶之上,霞光映照,美丽得如同仙境一般。 关键词注释: - 巫峡
【解析】 1.题干“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明确题型,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本题属于“理解型”题目,考生应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本题中,“舟过巫峡见十二峰高插霄汉神女峰尤为纤丽峻峭神女庙在山之巅”,意思是我乘船经过巫峡,看到山峰高耸直入云霄
浣花溪水何洋洋,绕溪珍木郁苍苍。 楼阁瞰流各低昂,湘帘十二卷夕阳。 注释:浣花溪的水多么浩荡啊,环绕着溪水的珍贵树木茂盛苍翠。高高的楼阁俯瞰着流水,各自高低起伏,而挂在溪边的湘帘十二张,在夕阳下展开。 中有诗人清且扬,芝兰竞秀雁成行。 明月为裾云为裳,高谈妙语翰墨香。 注释:其中有位诗人清新高超,如同芝兰争艳,如同雁儿成群飞翔。明亮的月亮为他做衣,轻盈的云朵为他披裳,他高谈阔论,妙语如珠
诗句释义及赏析 秋夜 注释: - 萤火:指夜晚的萤火虫,通常在秋季活跃。 - 依人:形容萤火虫的光芒仿佛在追随某人或某物。 - 点点飞:描述萤火虫成群结队地在空中飞舞。 - 轻寒料峭:形容天气微凉而有些刺骨的感觉。 - 不胜衣:形容衣服因寒冷而难以抵御。 译文: 秋天的夜晚,萤火虫在微风中闪烁,仿佛在追逐着什么。周围的空气因为冷风而变得更加清冽,让人感到一丝寒意。月光透过纸窗洒在地上
霜满天,庭院里梧桐树的枝叶上覆盖着一层白霜,仿佛是冻金做的。月光如水,照在庭院里的井台上,寒气逼人。角声吹断,仿佛连陇头云都为之断折。惆怅的是江南的芳意已经远远了。 曾记春夜花庭中,月温花暖,人共影。一阵阵长笛声落下来,将那些凋零的花扫向孤山顶。 如今芳信远天涯,人瘦如花,花却不再管。我一次次地站在檐下想着她,醉吟诗篇击碎琉璃盏。 昨日梦中,我梦游罗浮山,香雾朦胧迷离,芳香四溢的芷草让人陶醉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题目是《寄高梧华如姊》。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敲篷一夜雨,衾薄晓寒添。 - “敲篷”指的是在船上摇动船蓬以驱赶蚊虫或为寻找落脚点。“一夜雨”指昨夜的雨水一直持续到今早,使得船篷被敲打的声音不断。“衾薄晓寒添”意味着因为被子薄而感觉寒冷,早晨的凉意加剧了这种不适。 千里舟车苦,经旬愁病兼。 - “千里舟车苦”描述了长途旅行的辛苦和困难
注释:流云翻卷,明月如镜打开它的奁盒。我在闲暇之时吟咏着新歌《昔昔盐》。秋兴撩人心绪,使我无法入眠,时不时能听到蕉叶拍击在虚檐上的声音。 赏析:此诗写秋夜之景与心绪。首句“流云卷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图景,流云翻卷,明月如镜打开它的奁盒。接着以“闲咏新歌《昔昔盐》”一句,点明自己的心境,即悠闲自得地吟咏着新歌《昔昔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满足。第二句“秋兴撩人眠不得”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写于作者游桂林桂湖谢灵运故居时。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押平水韵。“轩窗开四面”,写诗人登上桂湖,四望所见,四周的轩窗洞开,令人感到一阵凉意袭来。“陡觉薄寒侵”,突出了诗人登临桂湖时的真切感受,“陡”字写出了诗人突然产生的感觉。颔联“桂树连城暗,松涛压殿阴。”是说桂花繁茂如城,松树苍翠似云,诗人登上桂湖,只见四周树木葱郁,满眼绿荫。“桂树”、“松柏”为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