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雄
【注释】 1. 沙山怀古:即指唐末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时,节度使李昌的军营被埋在沙堆中的故事。 2. 辕门:指营门,古代用木桩或土堆标界的地方; 3. 浪传:传说。 4. 四十八营屯:唐朝时,各藩镇都建有军队,号称“四十八营”,这里泛指唐末藩镇的军队。 5. 覆盆:比喻无法见光之地。 【赏析】 这首词写唐末军阀作乱时,藩镇军队所建之营房,一夜之间被风沙掩埋的情景,暗寓了对藩镇割据
诗句:野阔山深十万家,王宫台榭旧繁花。 译文:在广阔的田野和深深的山中,有十万户人家,曾经繁华的王宫和台榭已经废弃。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萧雄创作的《哈密二首·其二》之一。通过描绘哈密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怀念和感慨。诗中的“野阔山深十万家”描绘了哈密辽阔的地域和深远的山脉,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广阔和神秘。“王宫台榭旧繁花”则让人回忆起这里昔日的繁荣与辉煌
【注释】:巴里坤: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州:古地区名。北度岭:即北山岭,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崔巍:高大。穹庐:蒙古包。蒲类:古代地名,今新疆境内。自为耕牧地:自然成为牧场。满城风景雪花飞:指冬天的景色如雪花飘落。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诗人从北山岭远眺,只见四周被草原、森林包围着。他想象自己身临此地,不禁赞叹不已。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满城风景雪花飞
草木二首 其一 自古龙堆草不生,牧童争趁水边程。 湖中芦荻供多用,风度遥吹犊背声。 注释:自古以来,在龙堆地区,生长着茂盛的草木,但是没有花草的生长。一群牧童为了赶路,争相在水边行走。湖中的芦苇和荻草被广泛使用,它们随风摇曳,发出轻柔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场景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自古龙堆草不生”一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龙堆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
注释: 妇女 - 妇女,指女性。 百啭歌喉骤马骄,娇娃夜带雁翎刀。 百啭,形容鸟叫声婉转,这里借指女子的歌声。骤,突然。 百啭歌喉骤马骄,娇娃夜带雁翎刀。 娇娃,年轻美丽的女子。 当年八百朱颜妇,想见分防抗汉朝。 朱颜,指女子年青时红润的面庞。 分防,指分散驻守各地。 抗汉朝,指抵抗汉朝的统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丰功又见大唐年,赑屃高擎峻岭巅。 却怪登临刚剔藓,读来风雪忽漫天。 注释:在雄伟的山岭之巅,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龙龟,这就是著名的“天山碑”。这块石碑上铭刻着唐王朝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不已。然而,当我们刚刚登上这座山峰,却发现上面的苔藓已经被清除干净,显得更加显眼。原来,这块石碑是唐朝时期的遗物,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山碑的描绘,展现了唐朝时期的辉煌历史和丰功伟绩
【注释】 王园:即王氏园,作者的别墅。内地:指洛阳。 花从内地强移栽:从中原地区强行移植到洛阳。 半畏寒多不肯开:害怕寒冷天气,不愿开放。 独有玫瑰成土著:只有玫瑰花是本地生长的。 异香清远袭人来:它的香味清新幽远,扑面而来。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是诗人在任东都留守期间所作。诗人以咏物抒怀为常,而这首诗却一反常态,借咏玫瑰,抒发对故园洛阳的怀念之情。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沿崖洞穴长青煤,石火能供万户炊。 - 释义:在悬崖峭壁上有洞穴储存着长久的青色煤炭,这些煤炭在石头燃烧时能够为成千上万的家庭提供燃料。 - 注释:青煤是一种含有硫分较高的煤炭,常用于工业和家庭取暖。此处形容煤炭储量丰富,足以满足众多居民的需求。 - 赏析:通过描绘煤炭的储备量和用途,表达了对资源的依赖和感激之情。 2. 更有泥沙成宝物,居民搜采北山陲。 - 释义
《歌舞》 诗句解析: 1. “一片氍毹选舞场”:描述了在广阔的舞台上挑选合适的舞蹈场地。“一片”意味着宽广,“氍毹”(一种地毯)则象征着舞蹈的舞台。 2. “娉婷儿女上双双”:描绘了一对对舞姿翩翩的男女在舞蹈中相互配合的场景。“娉婷”形容女子轻盈而优雅的身姿。 3. “铜琶独怪关西汉”:表达了诗人对于汉代音乐的独特见解和感慨。“铜琶”是古代乐器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打击乐器
注释: 才能:才华和能力。器宇:气度或风度。回鹘队:即回鹘人组成的部队。迥超群:远远超出一般人。聪明不亚青莲士:他的聪明才智不亚于青莲居士,这里指唐代诗人李商隐。青莲居士是李商隐的号,李商隐有诗《赠柳子厚》中称柳宗元为“青莲居士”。读尽番书读汉文:他不仅通晓汉语,还学习了西域的语言。 译文: 他拥有非凡的气质和风范,在回鹘人中显得尤为突出。 他的才智和聪明程度,不亚于青莲居士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