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可翁
《题渊明像》:艾可翁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 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 注释解析: - 漉酒不孤(lù jiǔ bù gū):漉酒,即过滤酒,不孤独,意指饮酒时不感到孤单。 - 头上巾(tóu shàng jīn):头上的头巾,这里可能指文人的文房四宝之一。 - 醉来万事等浮尘(zuì lái wàn shì děng fú chén):喝醉后,万事皆如尘埃般渺小。 -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这首诗《题渊明像》的内容: 诗句解释 1. 仕晋何心更仕刘:这句话意味着在晋朝(即西晋)的时候,他为何要改变初衷去辅佐刘氏呢?这里的“晋”指的是西晋,“刘”指的是刘氏。 2. 知几闻早去来休:这里提到了“知几”,可能是指的诸葛亮,但也可能是对其他人物的误读或理解错误。而“早去来休”则表达了某种提前离世或放弃的态度。 3. 多君不肯腰轻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金山寺前泛舟西下 机舂坎坎水潺潺,曲折舟行乱石间。 无数水禽飞不起,杜鹃花满夕阳山。 译文: 在金山寺附近,我乘船向西航行,听着机器的轰鸣声和潺潺的水声,曲折地行驶在乱石堆砌的河床之间,无数水鸟因为无法飞翔而飞不起来。夕阳下的山谷中弥漫着杜鹃花的香气。 赏析: 1. 第一句“机舂坎坎水潺潺,曲折舟行乱石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态的画面。机器的轰鸣声和潺潺的水声交织在一起
注释:九日即重阳节,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尘世纷扰,人世间的一切都如尘土一般。 尘埃漠漠一千里,风雨潇潇十四陵——千里之外都是尘土,风雨交加的景象让人愁绪满怀。 译文:九日(即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人间纷纷扰扰,如同被尘土覆盖了一般。 立得身高愁转甚,龙山从此不须登——站在高处反而更加感到忧愁,龙山也无需再攀登。 赏析:首句“九日”是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注释】 “屡庸军马后相过”:《汉书·王尊传》载,汉成帝时,王尊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大臣,他的儿子王骏任骑都尉。王骏的哥哥王根曾与匈奴和亲,王根被征调回朝时,王骏送其出塞,临行赠诗曰:“幸得生归国,何为久离群。”王骏又送王根到长安,说:“吾兄当复至,勿为远行苦,幸甚自爱!”后来王根果然回到长安。这里用王骏、王根兄弟的事迹来勉励自己,说自己虽屡遭挫折,但还能坚持自己的志向。 “相疏怜各病”:意思是说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判断正误并加以分析,最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答案进行取舍。本题的考点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的意思及上下文语境作答,注意从手法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诗的前四句为“书罗公碑阴”,描写碑阴石上的文字
子规 举目山河恼客怀,百年前事总尘埃。 如何爱劝人归去,倒引南人入汴来。 译文 看着眼前辽阔的山河让人心烦意乱,百年前的事情都已化为尘埃。我为什么还要劝人回归故乡呢?这反而把那些南方的人吸引到了北方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首句“举目山河恼客怀”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看到壮丽山河却感到心烦意乱的情绪
【注释】 1.传闻:听说。 2.力战奚(xī)忧曳落河:意思是说,在战场上奋力战斗,何必忧虑会掉下黄河?奚,通“嘻”,表示惊讶、疑问的语气。 3.可怜:可惜。 4.重阃(kǒnɡ):指重镇、要地。这里指东晋的都城建康。 5.投戈:扔掉武器。 6.清谈:指不切实用的政治理论和空洞的议论。 7.东晋:指南朝宋、南朝梁等国统称。 8.虽:虽然;尽管。 9.死节:为正义而牺牲性命。 【赏析】
【注释】: 1. 春夜:春天夜晚。 2. 雨浥梨花(yì lí huā lí):雨水打湿了梨花,花瓣上的水珠晶莹如泪。 3. 粉泪香:形容梨花的娇艳和芬芳。 4. 一痕淡月照修廊(yī fèn dàn yuè zhào xiū láng):月光斜照在长廊上,显得十分幽静。 5. 长:延长,加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夜晚景。首句“雨浥梨花粉泪香”用拟人化的手法
君马黄,即指君的马是黄色的。 "我马骊",我的马也是黑色的。 白玉为勒络青丝,即用玉作缰绳,用丝作络头,表示高贵。 与君并辔河水湄,即和您并驾齐驱在河边。 河上扑扑杨花飞,即河岸上杨花飘飘洒洒。 杨花飞飞送客人,比喻春天的景色随着离别而消逝。 生别离,良可惜,即因为生离死别太可惜了。 愿君鞭影去迟迟,即希望你的马影子走得慢一点。 莫学杨花各南北,即不要学那随风飘散的杨花各自向南或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