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邻
【注释】 次韵周遗直京城苦雨五首:这是一首和诗,应是作者在京城时所作。 黯黪:灰暗。 淤泥没胫:泥泞淹没了脚背。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了脚印。 蜗书门: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比喻仕途的艰难。 “长安”二句:长安(今西安)米价每升值五百钱,百姓忍饥挨饿,谁能到绮园去采灵芝呢?绮园:指富贵人家的花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京城时写给友人周遗直的和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问候和关心。前两句描写京城的天气状况
野径晴霏敛,江郊夏日凉。 梦中知是蝶,还复是蒙庄。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晴朗的夏日,诗人独自行走在野径上,感受着微风带来的凉爽,以及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景色、情感和梦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①潦:雨水。②川:指湖面,蓊匌:水草丛生。③烟霭:雾气。④龙游酒:即龙游春色酒,为名酒。⑤呼客:招揽客人来喝酒。⑥试沽:试试味道如何。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湖水翻腾着,草木丛生,雾气弥漫;在湖头小船上招引客人,试着买点龙游春色酒尝尝。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 首句“潦翻川蓊匌”,写雨后湖面的景象。“潦”是雨的意思,“翻”形容水势汹涌,“川”泛指湖面,“蓊匌”是草木丛生的样子
注释: 上山下山山历历,松篁不改路非昔。 杖藜聊欲问山翁,山空叶落无行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而不得的诗作。诗人上山下山,历经千山万水,但山路依旧,只是松树林和竹丛依然未变,但道路已经不同了。作者拄着拐杖想要去拜访友人,却发现朋友不在家。最后只能感叹“山空叶落无行迹”。这首诗语言朴实,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为石民瞻题风雨溪桥手卷:这是给石民瞻的一幅描绘风雨中溪桥景色的绘画题诗。 烟林雨气昏,行客苦迢递。 烟林:指山间树林。雾气蒙蒙,笼罩着山林。雨气昏:指雨后空气潮湿,天色昏暗。 行客:旅人。 迢递:远。形容路途遥远。 谁知渡溪桥,风尘满天地。 谁知:何曾知道。 渡溪桥:在桥上渡河。 风尘:风沙和尘土。 天地:这里指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画面之外
【注释】 峭壁倚层霄:陡峭的山峰高耸入云,直上九天。层霄,指高高的天上。长松荫幽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深谷中,遮着深深的山谷。幽壑,指深深的山涧。荒径一樵归:一条荒凉的小路,一个打柴人归来。荒径,指荒凉的道路。平沙群雁落:平坦的沙滩上,一群大雁栖息下来。平沙,指平坦的沙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景诗,诗人抓住景物特点,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游赏时的所见所感。
春怨 垂杨带雨烟沉沉,绮窗翠幕清昼阴。 琵琶拨尽谁知音,一声望帝春事深。 注释译文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的哀怨之情。首句描绘了一幅春天景色,杨柳带着雨丝,烟雾弥漫,显得阴沉,这为后文的女子哀怨之情做了铺垫。第二句描绘了女子所在的房间,窗户上挂着绮罗帷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内,显得十分明亮和温暖。然而,这个明亮的房间却充满了阴暗的气氛,这是因为有一个人正在弹奏琵琶。第三句描绘了女子的心情
注释: 西风散屧步崔嵬,霁色浮空望眼开。——西风中漫步在高耸的多景楼旧址上,天空放晴后视野开阔。 江势乱奔沧海去,天形低约众山回。——江水奔流到海,群山仿佛被压弯。 一卷狠石埋焦土,百尺危楼付劫灰。——一块巨石埋在焦土之下,曾经的高楼现在只剩下断壁残垣。 惟有沙鸥知我意,相亲相近不惊猜。——只有沙鸥知道诗人的心情,它们与诗人亲密无间,不会感到害怕或猜忌。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诗内容理解与鉴赏,然后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最后结合作者情感、写作背景和手法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中,“古涧横小桥,竟日无人渡。”的意思是古老的山涧旁横跨着一座小桥,一整天没有人从那里过。诗人通过写“无人”的意象,表达自己被排挤、被贬谪的孤寂苦闷。 “红尘隘九衢,来往不知数。”的意思是在繁华热闹的都市里
注释:每天去到水边寻找春天的到来,今天在篱笆旁边看到了梅花。想要折一枝梅花来询问春天的消息,但春天却藏在桥南的酒家。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寻春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态度